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政策解读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
发布时间:2017-03-28 09:46:00      来源: 字体:
   近日,吉林省政府颁布出台了《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将《规划》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十二五”期间,我省信息化持续快速发展,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并取得重要进展。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止2015年末,全省互联网出口带宽能力达到2667Gbps;全省光缆线路达到32.5万公里,实现进村入户;4G网络覆盖乡镇以上地区及农村热点区域;建成的较大型数据中心,总规模8000个标准机柜,信息网络基础能够支撑未来几年全省信息化发展需求。二是工业与信息化不断深度融合。2015年,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达到65.75,位居全国第22位。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53.6%,关键工序数控化率30.9%;一汽、长客等大型制造企业从信息技术应用向业务流程再造转变,从内部信息系统集成向跨企业互联互通创新突破阶段转变;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加快,多数中小企业进入单项应用阶段,少数进入集成提升阶段。三是电子政务应用范围不断拓宽。155M广域网覆盖各市(州),100M广域网覆盖各县(市),形成省市县三级联网的电子政务外网,支撑电子政务的基础网络已建成。截至2015年末,已有30个省直政务部门应用政务外网开展业务,9个市(州)、长白山管委会、55个县(市、区)政务大厅形成三级统一信息发布平台,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实现网上申报与审批。四是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省、市、县、乡、村五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15年末,93%以上县(市、区)建立信息化服务工作机构。五是民生领域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一卡通”、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公共教育服务平台等一批涉及社会保障、医疗健康、教育、养老等民生领域的重点项目建成,初步建立比较完整、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化体系。这些成果,对未来几年全省信息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两化融合水平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不够完善,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应用发展滞后;教育、医疗、社区、社会保障、交通服务等民生信息化应用尚未普及等等。

  “十三五”时期是吉林省全面振兴发展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成为经济增长“倍增器”、产业升级“助推器”、发展方式“转换器”。为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对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省政府正式出台《规划》

  二、总体框架

  《规划》的主体框架分为五个部分。一是“十二五”信息化发展回顾。总结了“十二五”时期全省信息化发展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十三五”面临形势。主要分析了新形势下,信息化快速发展给我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三是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根据国家相关战略、政策和要求,提出了我省未来几年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四是主要任务。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需要,研究规划了全省工业、农业、政府、民生、网信军民融合等领域信息化的主要方向任务和重点工程。五是保障措施。从政策支持、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保证落实规划的措施办法。

  、主要特点

  (一)突出法理性。《规划》紧跟当前国家政策和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并密切结合吉林省产业及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重点贯彻国家近两年来出台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文件精神,同时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等指导精神,并与《中国制造2025吉林实施纲要》紧密衔接。

  (二)突出全面性《规划》围绕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强化信息技术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产业支撑和引领作用,编制内容涉及网络基础设施、工业、重点行业、政务、公共服务、网信军民融合和民生各个领域,既有吉林省未来五年信息化应用迈入全国中等行列的宏观发展定位,也有在信息通信能力、两化融合水平、社会应用普及程度、信息经济发展等关键领域定量发展指标及定性发展目标。

  (三)突出前瞻性《规划》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和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发展机遇,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大数据、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等重要国家战略,在主要任务中,涉及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子政务、农村农业信息化、民生领域信息化、网信军民融合、信息安全等八大方面,立足我省现有产业实际,创新谋划未来新兴产业,重点规划了吉林省智能制造、卫星及航天信息产业、智能网联汽车、量子通信产业、云服务和大数据产业等前沿技术领域发展,建设现代化精准农业、农产品追溯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旅游教育和智能交通等重要民生领域信息化发展,对全省信息化建设有指导作用。

  (四)突出操作性《规划》在吉林省未来五年信息化建设的八大任务领域,明确了重点建设工程。如在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中,提出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建设一批互联网“双创”平台、跨界融合产业培育和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专项行动4个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中,提出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壮大、实施卫星及航天信息产业发展系列行动、推动光电子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实施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行动、推动工业电子商务、推动量子通信产业发展7个工程;电子政务发展中,规划实施“一号一窗一网”建设工程、建设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完善全省政务内外网建设、构建吉林省空间地理信息大数据云平台4个工程;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提出建设省农业卫星数据云平台、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涉农气象、水利、防病虫害等智能预报体系、建设网络扶贫信息服务平台、推进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升级改造、推进农村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实施物联网创新发展8个工程;民生信息化领域,提出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应用、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社会救助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吉林省医疗健康信息平台、文化教育共享平台、交通运输领域信息化、全省旅游综合管理平台、“互联网+公安”综合服务平台应用、互联网金融、智慧城市信息平台、吉林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智慧食药”安全信息云平台12个工程。

  《规划》还明确提出了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扶持、完善发展环境、深化应用推广、建设人才队伍和加强开放合作6项具体措施,保证规划的落实。

责任编辑:李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