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至9月末,蛟河市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的新引进并已在建项目达22个,续建项目达26个,计划总投资63.7亿元;签约项目达57个, 总投资186.94亿元;重点攻关项目达97个,计划总投资197.07亿元。这些项目中,以蛟河凯迪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经济产业园区项目为代表的一大批项目,都是切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低碳环保、高新技术型产业。
蛟河市用经济发展的新气象,诠释着“转变方式”的崭新内涵。
决策引领未来——瞄准调优结构上大项目,为持续发展蓄足能量
调优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环保经济,建立生态产业链,是蛟河市领导班子的共识。
“今年的招商引资,一定要重点抓住在全国有较强实力、技术和管理先进、既能带来税收又能富民、既有经济效益又较少消耗资源能源的大企业和大项目;不要再引进小作坊、技术和管理落后、单纯消耗资源能源的项目。”年初,蛟河市主要领导就定下了这样的基调。
按照这一基调,蛟河市的目光放在全球能源危机日益加剧的大视野里,把清洁能源项目作为今后招商引资的方向和重点。
凯迪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经济产业园区项目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引进的。
今年初,蛟河市主要领导多次赶赴武汉,与国内低碳环保循环经济重点企业——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进行紧密接触,最后双方成功“联姻”。由该公司投资50亿元的长吉图低碳能源示范带蛟河凯迪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经济产业园区项目,其第一个子项目——蛟河凯迪生物质发电厂已于8月开工建设,目前正 在进行发电厂基础混凝土浇筑和厂区道路施工,其中基础施工本月底即可完工,部分锅炉已经运到蛟河市,预计明年年底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为60MW、年发电 量6亿度的该项目建成后,将以蛟河市及周边地区的林业采伐枝丫材、清林剩余物、木耳种植剩余物和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发展循环产业经济,是典型的低碳环保型项目。
除了低碳循环项目,环保工业的另一个先锋——新能源项目也在加速进驻蛟河市。
该市今年重点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吉林地区第二核电站和中广核风力、吉林龙华、国电龙源3个风力发电项目。其中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于今年3月签 约,拟在蛟河市白石山琵河口建立装机规模120万千瓦的电站,目前正启动项目预可研。国电龙源风力发电项目早已签约,选址在蛟河市新站镇,平均年上网发电 量5993万kw·h,目前已完成可研、环评、土地预审、地质灾害评估、压覆矿藏报告、林业设计,正在组织林业设计报告和申报国家电网接入系统。这5个项 目都是利用蛟河市丰富的水、风等天然资源,有助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技改带动升级——以技术和管理创新促原有产业进一步优化
对已有产业进行技改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
面对原有产业,蛟河市引进和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以技术创新带动企业转型升级,从而加快实现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的提升改造。
省科技厅命名的高新技术企业——长白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在蛟河市精心呵护之下培育起来的。今年,该公司投资2.3亿元进行四期项目扩能改 造,目前主体已经封闭,正在进行室内装饰、设备安装以及室外地沟混凝土浇灌和各种管线埋设,其中中药库已经交付使用。今年底,该项目厂房将全部竣工,康艾注射液扩能生产线将投入生产;明年下半年,洋参茎叶皂苷冻干粉针等新药生产线将投产,全部投产后年可新增产值5亿元,新增税收1亿元以上。其产品洋参茎叶 皂苷冻干粉针、蒺藜脑通胶囊等药品都属于我国医药高新技术产品。
对传统的石材产业,蛟河市通过引进技术和管理先进的大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提高集约化水平。天岗石材产业园区虽拥有300多户石材企业,但 这些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经营粗放,石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较大,且对环境有一定破坏。国内最大的石材矿产开发企业——福建内外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落户将改变这一局面。该企业在天岗石材产业园区投资5亿元建设了石材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采用双刀矿山锯等国内先进的矿山设备,能将石材利用率提高到80%。 目前,该项目2栋厂房主体钢结构工程已经完工,另2栋厂房基础正在施工;2个矿区土层剥离已经完工,另1个矿区已经进行开采试生产。
服务凸显内功——在追求发展质量中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山东祥通输送带、凯迪生物质能源、内外矿业、天一昊宇高档肉牛、兴和松脂油……今年,一个又一个亿元以上大项目落户和开工建设,无不出自蛟河市一班人的大手笔,张扬着蛟河市一班人的大气魄。
大手笔、大气魄的背后,有他们对发展经济的高站位,更有他们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执政理想的孜孜以求。
年初,蛟河市领导班子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和长吉一体化的战略机遇,立足位于长吉图中心节点的区位优势和自身资源优势,精心包装了50多个大项目,多方位、宽领域地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在强化招商责任上,蛟河市年初确定了全年确保32亿、力争40亿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目标,落实了副市级以上领导引资任务,并分解到72个责任单 位,实行严格责任考核。为推进工作落实,蛟河市继续实行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科学分解任务指标,进行月调度、季督查、半年考核通报、年终兑现奖惩,对完成任务的单位给予重奖,对其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实施“一票否决”。
他们抓住各种机会进行主题招商,相继开展了“两会”期间北京系列经贸交流、第九届“红洽会”等招商主题活动;先后开展了“双月攻坚”、集中“走出去”攻关等招商载体活动;参加了世博会、东博会等系列经贸活动,全力推进重点招商项目。特别是在第九届“红洽会”期间,全国各地60余户知名企业的客商 130余人应邀而来,与蛟河市签约了中国天岗石材城、松脂油系列产品深加工、2000吨沙棘果油生产等3000万元以上项目37个,总投资达到69.04 亿元。
同时,蛟河市健全了市级领导、引资部门、审批机构、属地部门“四位一体”的项目包扶机制,强化对新建续建项目、拟开工项目、重点攻关推进项目的包保,对落户的质量高、效益好项目,设立专门的扶持资金,实行责任部门全程代办制度,保证了项目建设的梯次良性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在转变政府职能,重在决策的科学性,更重在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们只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做到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蛟河市主要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