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信动态 >> 工信要闻
我省“十四五”时期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述评
发布时间:2025-11-11 07:00:00      来源: 字体:
沃土润企兴吉林
——我省“十四五”时期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述评
  
  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我省持续深耕的重要课题。
  2025年,“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正待起航。
  在这一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回眸5年我省营商环境领域的变革之路,每一步前行都彰显着改革决心,每一项成效都凝聚着实干力量。
  这5年,省委、省政府始终将营商环境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连续多年以开年第一会部署推进,连续出台有力举措,以钉钉子精神啃下改革硬骨头;
  这5年,全省民营经济经营主体累计突破290万户,民营经济从“生力军”成长为吉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5年,我省以靶向发力促营商环境提质增效,省会长春荣登2025“金鲲鹏”中国城市营商环境20强榜单,“投资不过山海关”的旧印象已成为过去。
  通览“十四五”时期,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服务温度持续提升,市场活力充分迸发。一幅写满经营主体更多获得感、更高满意度、更足发展信心的营商环境画卷,正清晰展现在吉林大地上。
  政务服务破壁垒
  “原以为得排队填表,没想到在电脑上操作几下就办完了,真是既省事又省心!”这样的群众心声,是我省政务服务“极简改革”落地生根的生动缩影。
  “十四五”时期,我省健全“一网、一门、一线”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整体能力。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吉事办”App累计接入服务应用和服务事项108个;推进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仅在今年,受理诉求工单已达447万件,诉求办理质效稳步提高。
  多维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让企业群众办事从“多头跑”变为“一站办”,政务服务的便利度和获得感显著增强。
  如果说“一网、一门、一线”体系搭建起了政务服务的“四梁八柱”,那么针对关键领域的精准施策,则让便利化成果向更深层次延伸。
  围绕重点事项合力攻坚。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落地,各地各部门认领我省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663项;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缩至81个工作日内;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供应商“足不出户”参与竞争。
  数字赋能持续强化。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接入全省1.3万个部门(单位),归集数据资源300亿条;行政检查数字化监管覆盖1900余个行政执法部门,13.8万户经营主体纳入“无事不扰”白名单。
  持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吉林省社会信用条例》落地实施,累计为全省7646个政府机构、27794个事业单位建立信用档案。
  从流程优化到数字赋能,再到信用体系筑牢保障,一系列组合拳形成了覆盖广、靶向准的改革矩阵,为营商环境提质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法治护航暖企心
  你可曾听过晚上7点才开始的庭审?
  今年,延吉市人民法院的一场“夜间庭审”打破常规:为化解建设工程款纠纷、减少诉讼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法院特意于晚上7点开庭审理,经过近3小时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
  “夜间庭审”的小案例,折射出吉林省以高质量司法护航营商环境的大思路。
  “十四五”时期,省法院始终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为企业发展筑牢法治“防护网”:
  ——高位统筹建机制。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牢抓实,构建起“省级统筹协调、三级法院联动推进”的工作格局。
  ——接续行动破难题。坚持每年召开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会议,锚定企业发展中的司法需求,部署全省法院接续开展专项行动、提升行动、突破行动,让司法服务跟得上企业发展步伐。
  ——畅通渠道听诉求。制发《企业反映问题办理工作规程》,打破“企业有话说不出、诉求难落地”的壁垒,真正让企业感受到“司法为民”的温度与效率。
  优化营商环境从来不是单一部门的“独角戏”,“十四五”时期,我省多部门协同发力,共同奏响服务企业“交响乐”。
  公安机关始终聚焦企业急难愁盼,用“刚柔并济”的执法理念守护企业发展根基。一方面剑指侵害企业利益的违法犯罪,坚持有警必接、有案必立(受),快侦快办快结各类案件;另一方面实施“首违不罚清单”制度,让执法既有震慑违法的力度,更有体恤企业的温度。
  检察机关则以“特色举措+精准创新”的组合拳,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法治信心。
  吉林市丰满区检察院主动联合多部门出台涉企财产执行办法,通过跨部门协同破解企业财产执行难题;长春市检察院自主研发大数据企业涉险自检系统,为企业提供法律风险预警等服务,帮助企业及时堵塞经营管理漏洞;汪清县检察院成立专项工作专班,细化案件办理、权益保障等实施方案,构建起从案件受理到后续跟踪的全链条企业权益保护体系……
  过去5年,法治护航成为我省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招”,也让企业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市场监管添动力
  如何将“政策暖意”精准转化为“企业活力”,成为市场监管部门必须答好的时代考卷。
  对此,省市场监管厅聚焦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需求,做深做实“精准服务”大文章,以高效能监管促进高水平营商环境建设。
  审批效能实现新跃升。聚焦企业办事过程中的堵点难点,我省创新服务模式,在大型商场、孵化园等创业集中区试点重点商户服务,将企业变更、注销等高频事项集成办理,大幅压减重复申请。今年以来,全省新登记经营主体达34.3万户;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拓展至9大领域,覆盖119.8万户;企业开办全流程实现“一日办结”,市场准入便捷度显著提升。
  小微主体获得新滋养。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经济的“毛细血管”,其发展壮大需要精心呵护。我省精心构建“吉个通”服务矩阵,整合政策、金融等8项服务、4大载体,为个体工商户提供一揽子支持。通过实施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开展“三型四类”个体工商户质量提升行动,建立全省个体工商户名录库,已认定“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715户并实施融资帮扶。同时,积极推动“个转企”实现量质双升,全省累计培育“个转企”企业3.7万户,其中公司制企业占比达67%。
  发展质量迈上新台阶。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我省推行信用修复“线上办、掌上办”机制,今年以来,已助力23219户企业、71075户个体工商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1056户企业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为经营者轻装上阵创造条件。省市两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点对点服务60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充分利用专利费用减缴政策为创新主体节约专利保护成本,累计节省专利费用约6000万元。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省市联合贴息试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19.83亿元,有效破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
  继往开来,再谱新篇。面向“十五五”,吉林将锚定更高标准,把既有成效转化为长效机制,持续厚植发展沃土,让经营主体更具活力、投资兴业更有信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刘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