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省内政策信息
吉林省委办公厅、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25-07-22 06:59:00      来源: 字体: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意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厅、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全文如下。
  关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展文化产业契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进一步推动我省文化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持续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助力文化强省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全面振兴和吉林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部署要求,牢牢把握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改革创新,以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文化产业质量效益为重点,强化政府统筹、市场主导、科技支撑、创新驱动、特色引领、协调开放,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到“十五五”期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二、重点任务
  (一)研究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1.坚持规划先行。制定出台“十五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影视、动漫、出版等业态为主,培育发展一批文化产业集群,力争打造3个百亿级规模的主导产业。
  2.优化空间布局。推动长春市建设汽车文化名城、世界电影之都、创意设计中心。深挖长白山、冰雪、东北抗联、民俗、人参等文化资源,围绕松花石雕刻、满族刺绣等培育非遗工坊集群,打造“一县一品”特色文旅IP。
  3.促进协同联动。重点围绕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文旅融合发展等领域,加强同东北地区其他省份的协同联动,形成融合发展格局。办好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等活动。
  (二)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1.加强项目谋划。制定出台吉林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认定管理办法,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工业文化、航空文化、边疆民族文化等资源优势,谋划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
  2.做好项目储备。建立省级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库。加强电影《731》《生还》、电视剧《磐石》《归队》、纪录片《G331国道》《奇境之旅—探秘长白山的奇迹》、图书《吉林文脉》《吉林全书》等精品创作。以中国一汽、长影等为重点发展工业旅游,培育影视拍摄、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新场景。
  3.推动项目建设。加强高句丽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升,推进渤海国城址与墓葬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快航空博物馆、一汽博物馆、黄金博物馆、长白山神庙遗址公园等建设,举办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览,构建“三地三摇篮”红色资源展陈体系。
  (三)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1.实施科技赋能文化行动。制定出台关于推动科技赋能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构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服务平台。支持文化领域培育建设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发展文化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
  2.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吉林省文化大数据中心建设。实施文化科技、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新闻传播、文旅融合等五项数字化转型行动。推动数字技术在文创领域广泛应用,支持文化领域大模型建设,开发文旅元宇宙应用场景。
  3.培育发展文化新业态。推动吉视传媒文化大数据产业孵化园、摆渡知行数字科技产业园等发展壮大。加快推进印刷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培育壮大数字出版、互联网信息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互联网游戏服务、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等文化新业态。
  (四)深化文旅融合发展
  1.实施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农文旅、工文旅、商文旅、体文旅、林文旅、交文旅深度融合。加强智慧文旅建设。推进具备条件的4A级以上景区市场化运营。建设冰雪旅游强省、避暑休闲名省,把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2.推动发展全域四季旅游。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出台实施大长白山区域、大松花江流域、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等旅游发展规划。持续做大“长白天下雪”“清爽吉林·22℃的夏天”双品牌,高质量办好长春冰雪节、吉林雾凇冰雪节、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长白山粉雪节等冰雪活动。丰富“滑雪场的夏天”文旅业态。
  3.培树特色文旅品牌。推出百条研学旅游线路、百个研学旅游精品课程,打造“研学吉林·感知精彩”研学旅游品牌。培育发展“礼遇吉林”“长白山礼物”等地域特色文旅创意商品。培育发展旅居度假、森林康养、非遗体验、“中医药+文旅”等新兴业态和复合型产品。
  (五)构建“文化+冰雪”产业生态圈
  1.完善冰雪全产业链。实施冰雪旅游景区、度假区质量提升行动,办好吉林冰雪产业国际博览会、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等活动,打造碳纤维冰雪装备器材产品“吉林制造”品牌,全链条发展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
  2.打造国际知名冰雪旅游目的地。聚焦冰雪强省建设目标,创建“冰雪丝路”创新先导区,建设“冰雪丝路”博物馆。推动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冰雪丝路”沿线国家深化合作交流。依托高铁促进与京津冀、长三角冰雪旅游市场联动。打造环长白山小火车文旅特色线路。
  3.培育国际知名冰雪品牌。实施“长白天下雪”市场营销计划,开发“吉林粉雪”主题衍生品,推出“粉雪传奇”等知识产权(IP)。支持长春、吉林、通化、松原、延边、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冰雪城市,推动二道白河镇、北大湖镇、金厂镇、松江河镇等建设“滑雪场下的文旅小镇”。
  (六)实施文化产业赋能升级行动
  1.推动“文化+工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优势,加强工业文化遗产、工业历史遗迹等系统性保护和活态传承,培育打造文化产业园区、工业旅游景区、消费体验街区、美好生活社区。推动发展智能文化消费设备、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等。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
  2.推动“文化+农业”融合发展。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行动,促进冰雪游、红色游、乡村游、边境游、民俗游、历史文化游等融合。大力发展直播电商,助力以“长白山三宝”等为代表的吉林特色产品营销推广。盘活具备改造条件的闲置粮库等资产,发展特色文旅消费区。
  3.推动“文化+体育”融合发展。鼓励支持举办具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电竞比赛,完善文艺表演、票务服务等。培育发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推动滑雪场不断完善景区游览、休闲娱乐、文创市集等业态,向以体育运动为目的的景区转型。
  (七)实施文化产业园区提升行动
  1.打造重点园区。开展省级文化产业重点园区认定、评估工作,培育发展一批创新型、科技型文化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推动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省级文化产业重点园区不断提升集聚效应、孵化功能。
  2.完善产业链条。采取“一园一档”“一园一策”的方式,引导园区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招商引资举措,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引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骨干企业,形成“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生态。
  3.加强园区建设。推动航空博览园、汽车文化产业园、长春市影视文创孵化园、延吉1978文创园、松花石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园区加快建设。到2025年年底前推动所有市(州)及省属文化企业高标准建成省级文化产业重点园区。
  (八)实施龙头企业带动计划
  1.优化省属文化企业布局。加快省文化投资发展集团、省演艺集团、吉报传媒集团、吉林广电集团组建运行,打造“1+5+N”的省属文化企业方阵。大力培育产业链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文化企业。
  2.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实施产业引领、融合创新、安全化险、治理提升、招商引智、争先创优6个专项行动。构建以龙头企业牵头的紧密型创新联合体,引领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
  3.实施民营企业培育行动。组织开展吉林省“文化企业30强”“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认定工作。建立重点文化企业培育库,完善省市县三级联系服务工作机制,到“十五五”期末培育发展民营规上文化企业不少于400家。
  (九)实施文旅消费升级行动
  1.加强原创精品创作。重塑长影出品、吉林出版、吉林歌舞、吉林动漫等文化品牌。实施“吉剧振兴工程”,推动吉剧数字化保存。实施网络文化精品创作计划,提高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视听等原创能力。提升《消失的母带》《粉雪传奇》等沉浸式文旅演艺产品质量。
  2.繁荣发展演艺市场。推进吉林音乐厅建设。推动吉林歌舞、梨树二人转、辽源琵琶、松原满族新城戏等省内巡演。引进高水准的演唱会、音乐会等。持续开展“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举办“吉地过年·吉祥如意”“精彩夜吉林”消夏演出季等活动。
  3.培育文旅消费热点。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植入高品质文化设施、场景、业态。支持景区景点、文博单位拓展服务项目,合理延长经营时间。实施提振电影消费专项行动,鼓励支持高端影院、个性化影院建设,打造沉浸式影厅,推进“跟着电影去旅游”“跟着电影品美食”等活动。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完善机制,务实举措,强化属地管理、行业管理责任,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落实。压实管行业就要管产业、管统计的具体责任,健全完善统计指标体系。
  (二)强化政策支撑。综合利用文化、旅游和冰雪经济、科技、人才、商贸服务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利用省级产业投资基金及其子基金(吉文基金)等支持创新型、成长型文化项目。完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机制。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紧密衔接国家及我省重点人才工程,做好文化人才推荐工作,鼓励支持引进高端人才。推动设立长春电影学院、冰雪文化创意学院。促进产教融合,加强人才实训。
  (四)强化招商引资。将文化产业招商纳入全省招商引资网络体系,深化产业招商,强化以商招商。借助深圳文博会、中国长春电影节、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等平台,开展招商活动。
  (五)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文化领域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服务体系,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刘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