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美国将迎来提高债务上限的考验。如果全球最大债务国美国本月无法偿债,这将是其历史上首次违约,将波及数以十亿计的个人及企业。
如果美债真的违约了,后果将是灾难性的,美元将如断崖般下坠,利率则会像火箭般蹿升,负面影响将波及全球,造成同2008年一样或更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而首当其冲的将是企业和个人面临借贷成本大增,同时伴随美元大跌。回顾1979年,当时美债遭遇技术性违约,虽然美国财政部很快进行了支付,但仍令长期国债收益率暴涨50个基点,并在高位停留数月之久。相比之下,美国如果此次违约,将不算技术性违约,而是因谈判破裂的“主动违约”,其结果将更糟糕。
其次是美国的大债主。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10月,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持有1.3万亿美元美债;紧随其后的是日本,持有额超过1.1万亿美元。
第三,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国债是资本市场的定价基础,美国是全球投资的基石,美国一旦发生债务违约,将会给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冲击。惠誉等评级机构已经放言,如果美国债务违约将下调美国评级,这对全球金融市场将会带来致命性打击,从上次标普下调美国评级就可略见一斑。
如果美国债务违约,哪些国家受到的伤害最大?如果进行排序,第一是借钱给美国最多的几个国家;第二是对美国市场依赖最大的国家;第三是与美元挂钩或者币值联动的国家;第四是与美国经济成为事实上的共同体的国家;第五是对美元和美元投资依赖度很大的新兴市场;第六是欧洲的高福利国家;第七是黄金储备偏少的国家;第八是央行货币储备中,美元权重过大的国家;第九是单一依赖能源出口、国家经济结构单一的国家。
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经济紧密相连。美国在中国有大量直接投资,中国更是持有巨额的美国国债。
美国在2011年曾发布一份数据指出,在美国14.34万亿美元的联邦债务总额中,美国国内及国外投资者持有的各类短中长期国债约9.74万亿美元,这部分被称为“公共持有债务”;其余4.6万亿美元由美国政府管理的社保和信托基金持有,被称为“政府内部持有债务”。
在9.74万亿美元公共债务里,约4.45万亿美元由外国投资者持有,其中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单一债务持有国,持有额占美国公共债务的12%左右。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美国国债持有主体,持有额占美国公共债务的10%左右。由此可见,美国国债中,除外国投资者持有的4.45万亿美元外,近69%都是由美国政府或本国投资者持有。
在债务限额这一范畴内,“违约”一词曾被用于表示多个含义。媒体常用来指在限期内未能提高债务上限,并称这为一种形式的违约。立法者有时用“违约”来指美国财政部无法向个人投资者或机构支付预定的债务付款。在这两个领域中,对“违约”定义更加狭隘的是评级机构和美国主权债务违约掉期,这些定义是彼此独立的,评级机构眼中的违约并不等同于CDS(债务违约掉期)违约,反之亦然。
评级机构定义“违约”为无法承担债务。当美国财政部无法支付预定债务利息或本金时,评级机构将把美国主权评级调降至“选择性违约”或同级水平,直至美国财政部完全支付债务利息和偿还本金。在主权违约解除后,评级机构对美国的主权评级应该会被降低,但具体的调降幅度将依具体情况而定。这种主权评级调降还会影响到其它依赖于美国联邦政府的评级,比如市政府债务的评级。
如果美国财政部真的对债务违约,将潜在的触发信贷违约掉期,但是这将取决于债务付款被延误的时间长短。据国际掉期交易协会(ISDA)的定义,如果美国财政部出现债务违约或/与重组,美国CDS将被触发。如果债务上限不能上调并且美国财政部无法找到其它途径来支付到期债务,那么支付失败在理论上是非常危险的。然而,美国主权CDS对偿付失败有一个为期三天的宽限期,这意味着,财政部仍可以在三天内进行债务偿付,以避免触发一次信用事件。
美国国会正在播下灾难的种子:如果议员不能及时提高国债上限,他们就将把国家推向主权债务违约的风险中。总体来说,说“违约”不只是技术性的金融概念,从更广的角度来看,应该是指一个国家未能履行某些法律义务会使其信誉遭到质疑,其中最受质疑的应该是美国还没有能力领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