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际资本流动加速,外汇占款波动加剧,央行连续11周采取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应对资本的加速流动,加速市场化基准利率的形成,保障金融市场的改革进程。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格局之下,“牵一发动全身”的相互感应和互相渗透的特征体现得越发明显。为进一步加强国际间货币政策的协调能力,8月31日,央行副行长胡晓炼代表中国,首次出席2012全球央行行长年会,为央行进一步执行降准或降息政策提供依据。之后,主要经济体央行将针对主权债务危机持续蔓延,经济衰退等形势,相继召开议息会议,保增长成为全球央行的主基调。然而,货币政策的边际效率递减现象,加大了各国央行的决策难度。
中、美、欧经济均疲软从国内经济面来看,9月5日,汇丰银行发布8月份中国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2.0;此前公布的中国制造业PMI终值降至47.6。9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是去年11月以来首次跌破枯荣线,且创下9个月以来的新低。与此同时,据有关资料披露,四大国有商业银行8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约为2200亿元,与市场预计的6500亿元差距较大,制造业需求不足成为主要矛盾。
从美国经济面来看,路透社公布数据显示,8月末,领先指标(WLI)小升至123.6,之前一周为123.3。8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触及三个月高点,主要是因家庭未偿还债务下降,但美国民众对未来的看法仍略显悲观。7月份,工厂订单增幅超预期,但8月中西部企业活动下滑。8月份,芝加哥PMI为53.0,预估为53.5。由此看来,美国中期经济复苏势头缓慢,失业率仍处于高位。
从欧元区经济面来看,9月5日,Markit公布数据显示,8月份欧元区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为47.2,不及初值与预期值47.5,综合PMI终值为46.3,同样不及初值与预期值46.6,两项数据均位于荣枯分界线50以下。从各成员国来看,德国8月份服务业PMI终值为48.3,与初值和预期值持平,创2009年7月以来新低,综合PMI终值为47.0,创2009年6月以来新低;法国8月份服务业PMI终值由初值50.2下调至49.2,不及预期值50.2;该国综合PMI终值为48.0,同样不及初值48.9。第二季度,欧元区17国国内生产总值环比萎缩0.2%,同比下降0.4%。当季,德国经济环比增长0.3%,低于一季度增幅0.5%;法国经济停滞不前;希腊二季度GDP同比萎缩6.2%;西班牙二季度经济环比收缩0.4%,同比下滑1.3%;意大利经济环比降0.7%,为连续第四个季度环比下降。7月欧元区失业人数达创纪录新高的1800.2万人。欧元区8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初值同比上升2.6%。
QE3与欧央行决策难度加大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货币储备国运用常规和非常规量化宽松政策达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首先,采用常规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先后10次大规模降息,联邦利率从5.25%降到0至0.25%的目标区间,12次降低贴现率累计575个基点至0.5%;欧央行先后7次降低贷款利率,累计下调325个基点至1.00%;日本央行两度降息,累计调降40个基点至0.1%;英格兰央行9次降息,累计下调525个基点至历史最低的0.5%水平。我国经历12次存贷款利率调整,合计下调116个基点,并逐渐扩大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其次,非常规量化宽松政策方面,美联储先后实施了两轮QE,致使其资产负债表快速扩张近三倍,银行现金占全部资产之比从3.2%上升到10%左右,超额准备金近1万亿美元,但M1、M2增长率低于M0的增速,货币乘数则呈现负增长。面对经济持续低迷与“财政悬崖”触发时点的到来,伯南克坦言:一旦危险局面出现,美联储将无力用政策抵消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欧元区实施了两轮LTRO(长期再融资操作)之后,银行业形成了高达3.2万亿欧元的资产负债规模。由于隔夜存款利息0.25%和LTRO贷款利息1%的扭曲关系,诱发了银行更偏好于储备资金,以应对即将到期的巨额债务支付需求、或直接回购即将到期的银行债券,而非从LTRO获得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或资本市场。
据清算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国际货币储备国竞相采取财政货币化政策,导致国际流通货币折合美元增长了2.3万亿,全球广义货币M2规模达60万亿美元,全球央行的资产规模达18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比例约为30%,为十年前的两倍多。因此,世界范围粮价和国际油价持续高涨,加大了新兴市场央行的决策难度。
美国中期经济复苏势头缓慢,失业率处于高位,欧债危机的不确定性,财政悬崖风险邻近,美联储的“救亡”意愿逐渐增强。从分析来看,9月4日发布的美国经济数据或许更进一步支持货币刺激政策。而近日,美元跌至四个月新低,导致美联储
QE3进一步升温。但是,北欧和德国对欧洲央行购买债券计划的反对声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近日,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将对欧元区“财政契约”和欧洲稳定机制(ESM)进行判决,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是否执行QE3,其主要因素取决于欧洲央行货币政策会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