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企联概况 企联动态 政策法规 国际视野 管理创新 培训认证 企联信息 雇主工作 企联会刊 会员单位 健康知识
当前位置:培训认证    
培训认证
创新引领发展--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组织部分企业家及企业经营管理者赴上海江苏学习培训
吉林省企业联合会 吉林省企业家协会 http://gxt.jl.gov.cn 日期: 2014-05-05 09:35:00 来源: 字体显示:

 

“创新引领发展”培训班开班仪式

 

培训班听课现场

 

  4月21日至24日,吉林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组织我省部分会员企业家、企业经营管理者及各市(州)、县(市、区)企联、企协负责人等,共计80余人,由省企联、企协常务副会长、理事长姜国钧带队赴上海、江苏两地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创新引领发展”为主题的学习培训。参训学员以饱满的热情和探求发达省(市)创新发展之路的积极态度,亲身感受了长三角地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生的巨大变化,详细了解了这一地区在改革创新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参训学员认真听取了以改革创新发展为主线的三场专题报告,即:上海复兴集团重大项目投资发展部投资总监孟庆利做的《复兴集团的企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报告、浦东新区政协秘书长胡建平做的《浦东新区新一轮改革与发展》专题报告、上海外经贸大学教授傅连康做的《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专题报告。学员们又到上海临港工业园区、上海电器集团公司、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洋山港保税区、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华西村、海澜集团、红豆集团等进行了现场学习和考察。一路边听边看边讨论,边学边记边思考,大家普遍认为,这几天所见所闻、所学所感,近距离、多角度地感受到了上海、江苏等地引领改革创新之先的气魄和成效,自贸区和各类园区建设及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人震撼,令人振奋,使大家接受到了大量新视点、新思路。短短四天的紧张学习生活收效很大,开拓了视野、启迪了思维,对于推进我省企业加强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的实践进程,促进企业提升管理能力和经营绩效,都将产生极大的激励、引领和示范作用。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要大力解放思想,更新发展观念。

 

学员参观昆山工业园区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创新引领发展是长三角地区破除障碍、加快发展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35年,长三角地区借助背靠大上海的区位优势和悠久文化的人文优势,看准时机,抢抓机遇,培育“不管东西南北风,咬住发展不放松;不闯官场闯市场、不比官职比贡献,有作为才有地位”的新思想,形成“亲商、安商、富商;干部办企业、老板当领导,全部放开、全民创业”的新观念,强化“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的新意识,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道路--苏南模式,诞生了“昆山之路”、“园区经验”和“民营发展”三大法宝。实践证明,思想活跃,发展才有活力;思想僵化,发展必然受阻。只有在思想解放上先人一步,抢抓机遇,才能高人一筹;只有在思想解放上率先胜出,才能在加快发展上走在前列。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就是一个典型。该院是由昆山市政府出资,依托发达的电子信息产业、精密机械产业,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开展技术攻关合作,开展技术创新,为企业建设的“智能机器人技术支撑平台”和“产品孵化器”,成为昆山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该院集聚了一批一流的专业技术人才,侧重研究开发工业自动化机器人,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开拓国内外市场,抢占智能机器人工程及产业的竞争高地。昆山华恒焊接股份有限公司就坐落于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园区内,是中国最早从事焊接自动化装备开发、制造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江苏省焊接自动化装备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仪器设备200多套。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等一批国家级的研发项目,是中国工业机器人、焊接自动化领域研发的主力军。企业在上海设有国际销售中心,在全国各地设有88家销售、代理和服务网点,为用户提供高效、快捷的优质服务。企业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海洋工程、轨道交通、医药等领域,并出口美国、欧洲、印度、巴西和东南亚等国家。已经成为一个在弧焊工艺技术、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化装备领域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全行业领跑者。

  二、要推进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发展。

  企业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要靠科技创新。复星集团的企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的历程和华西村的产业转型之路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复星集团是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集团,创立于1992年,从一家注册资金10万元、自有资金3.8万元的小型咨询公司起步,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拥有70余家跨行业、跨地区下属企业的大型民营控股企业集团。复星集团始终坚持以创新为先导,依托强有力的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支撑,形成了以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为主导,房地产、信息产业共同发展,以战略投资推进多元化产业扩张的产业格局。连续多年名列上海民营科技企业百强三甲,被国务院列为首批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单位。

学员参观华西村

 

  华西村建于1961年,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华西村就以农业、农村文化、科技、旅游成为全国闻名的一个“样板村”,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前来学习。华西村建村50多年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发展经营之路。从最初的农业,到“农工商建游”五业俱兴,华西村的产业发展之路,也同样是一条成功的产业转型之路。从量到质,从体力到脑力,是华西转型的路径;立足华西,面向全国,多管齐下,百花齐放,是华西转型的布局。在新书记吴协恩和乡亲们的憧憬中,华西村新的发展蓝图就是要共同打造一个独具江南特色的“世外桃源”,经济发展稳健、干群敬业奉献、素质全面提升、环境美丽整洁的中国第一村。

  三、要抢抓机遇,紧跟新一轮改革发展步伐。

  以寻找浦东新一轮改革发展的精髓、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创新思路以及企业自身发展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合作切入点,抢抓机遇,紧跟新一轮改革发展步伐,是吉林省企业家这次学习的迫切要求和愿望。

  浦东新区新一轮的改革和自贸区的大胆探索让大家开拓了视野。浦东新区改革的重点工作包括:一是启动法制保障工作。人大审议通过的负面清单以外的投资现在都可以在自贸区内实施,自由度大幅提高;二是投资管理制度落地,实现了创新无边界;三是贸易更自由、更方便、更广泛;四是积极筹备金融监管制度落地;五是推进建立综合监管新模式;六是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半年的试运行,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大力简政放权,改革登记制度,政府职能转变加速推进,市场监管效能迅速提升,市场监管模式加快转型,社会对改革的认同度不断增强。

 

学员参观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试验区洋山保税港区大厅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政府批准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启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标志性试点,于2013年9月29日挂牌成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位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面积28平方公里,在此区域内实施特殊的关税政策。自贸区将拓展贸易发展新方式,使法律、金融、知识产权服务更加国际化,大幅提升投资自由度,聚集更多的资源要素,担负起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傅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自贸区的建设需要开放的环境,需要产业创新和金融创新。自贸区的定位不是加工贸易中心,而是功能贸易中心,是资源配置的中心。发展方向是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和金融市场化。建设上海自贸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的新趋势,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不仅为上海带来发展的新契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其将成为中国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试验田”。

 

学员参观浦东临港工业园规划展

 

  上海临港工业园区面积315平方公里,主要分为重装备区、物流园区、主产业区、综合园区、奉贤园区五大功能区块。上海电气临港重装备制造基地位于临港工业园区内,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装备制造企业之一,是中国装备制造业领袖品牌,其历史可追溯到中国最早的电气工业。上海电气现已形成高效清洁能源、新能源和环保、工业装备、服务业等四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电气以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注重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采取成套引进与优化创新相结合的办法,提高了火电设备制造的总体技术水平,实现了重大装备制造业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的跨越。在“亚洲品牌500强”评选中,上海电气为亚洲机械类品牌排名第五名,中国机械类品牌第一名。上海电气正在成为一个主业突出、优势明显,具有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大型装备集团。

学员听取洋山深水港建设规划介绍

 

  洋山深水港区位于杭州湾口,是离上海最近的具备15米以上水深的合理港址。根据港区总体规划,依托大、小洋山岛链,形成南、北港区,港内水域为单一通道,10公里左右的深水岸线布置近30个泊位,集装箱吞吐能力1500万标准箱以上,是集国内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三方面的政策优势于一体的港区。洋山深水港区与洋山保税港区两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既大大提升了航运基础设施的能级,又提升了我国与周边国家港口竞争的优势,对显著增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聚辐射和中转功能,具有非常重大的促进作用。

  四、要发扬拼搏精神,坚定发展信念。

 

学员参观苏州新加坡工业园规划展

 

  参观考察苏州工业园、海澜集团和红豆集团,深为江苏人奋发向上的精神所感染,他们普遍具有那种“只做第一,不做第二”的极致精神追求,让我们深深震憾和启迪。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区规划288平方公里,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新城区。在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开发建设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园区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正在成为先进的产业聚集地、外商投资的密集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学员听取海澜集团发展情况介绍

 

  海澜集团创立于1988年,是一家乡办企业。当年,28岁的周建平拿出30万个人存款,带领18名员工,从粗纺起家、精纺发家、服装当家,再到品牌连锁经营,发展成为一家大型服装品牌企业。海澜一直走在探索中国服装品牌发展的国际化之路上,通过与国际品牌的紧密合作,海澜获得了国际品牌发展的前沿信息,为自主品牌的研发夯实了基础,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打造产业链战略联盟,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服务经济、总部经济转型的良性发展之路。经过26年的发展,海澜集团已成长为国内著名的以男装为主业的大型企业集团,拥有资产400亿元,连续多年在中国服装行业销售、利润双百强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连续多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行列。

 

与红豆集团领导进行学习和交流

 

  红豆集团是江苏省重点企业,国务院120家深化改革试点企业之一。红豆以创民族品牌为己任,从企业初创的1957年,到走出困境的1984年,再到如今产业多元化的今天,红豆一直在大力推进品牌创建,实现转型升级。红豆的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五个转变”上:由生产经营型向创造运营型转变;由国内企业向跨国企业转变;由传统制造业向生态产业转变;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由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以转变促转型,企业发展的路越走越宽。企业的产品也从最初的针织内衣,发展到服装、橡胶轮胎、生物制药、地产四大领域。正如集团总裁周海江所说,创新是一个企业家、一个企业最可贵的素质,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的明天。红豆集团50多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开拓创新的历史,从红豆品牌的诞生,到“四制联动”的创举,从制度选人的全面推行,到成为“新苏南模式”的代表,无数的创新也见证了中国乡镇民营企业渴望发展,用创新改变命运的发展史。

  四天的学习培训,课程设计实效性强、时间安排得紧凑,达到了预期效果,得到了参训人员的广泛赞誉。企业家、管理者由始至终兴致勃勃,对学习活动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各市(州)、县(市、区)企联、企协负责人及会员企业对活动的组织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我会将进一步总结这次培训活动的经验,广泛汲取学员的宝贵意见,坚持“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家服务”的宗旨,真正履行好服务职责,把这一活动作为我会重要的学习培训平台发扬光大,把这一活动打造成受企业、企业家欢迎的重要品牌活动。

 

 

 “创新引领发展”培训班合影

 

 

 
 
 
版权©所有 2010-2011 吉林省企业联合会 吉林省企业家协会
电话:0431-82781373 传真:0431-82781373
地址:长春市建设大厦2506号 邮编130051
备案号:吉ICP备FEP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