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破解淡季落差,由一季独秀向四季均衡发展
顺应我省加快寒地冰雪、避暑休闲产业发展政策导向,谋划实施森林温泉康养、环山缆车观光、冰雪运动小镇等业态产品,办好森林马拉松、森林自行车等赛事,激发“年年办赛事、月月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新动能、新活力。在打造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尊重长白山自然条件和环境现状,突出本土文化、历史积淀和地理环境特点,重点在竞技运动、全民健身、冰雪旅游三个层面同时发力,谋划打造山地冰雪旅游“运动+景区”模式,积极构建“观天池、玩滑雪,赏雪雕、游小镇,泡温泉、品美食”一整套完备的冬季旅游产品链条,做强景区外围旺季旅游,带动辐射春秋淡季、平季旅游。
二、建设智慧景区,由传统单一向数字智能发展
(一)全面升级景区智能监控调度指挥平台,实现对北、西、南景区的联网联控,对景点人员服务、车辆运输、游客集中度等全部实现可视化、可追溯管理,通过信息数据分析实现景区资源的合理配置,极大增强了游客在景区内游览过程的舒适度。
(二)在全国山岳景区当中率先推行“实名制分时预约”和“人脸识别系统”,即:游客通过网络就可以完成购票,同时根据预约时点,可以合理调配入区时间。随着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今年长白山景区已经取消纸质门票,游客可利用身份证直接入区,免去景区购票、取票以及多次人工验票的过程。目前,长白山景区线上购票人数比例已达100%,游客排队时间由过去的40分钟减少到15—20分钟,长白山智慧景区建设得到了游客的高度好评,旅游业界和媒体也给予极高评价。以今年的“十一”黄金周为例,即使景区已经达到了最大承载量,而游客分布疏密有度,景区运行有条不紊,央视新闻频道、中国之声、新浪网等知名媒体给予连续多日的直播报道,对长白山的景区运营管理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优化产品业态,由景区旅游向全域融合发展
随着长白山旅游产品的日益优化,长白山正从传统的景区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旅游目的地也由单一景区向特色镇区过渡,长白山全域旅游态势正在逐步形成。一方面,分别在池北区、池西区、池南城区设立游客服务中心,开通了城区至景区的旅游班线,发挥城区的疏导作用,有效缓解了镇区至景区沿线公路的交通和环保压力,彻底根除了自驾游客停车难、停车贵,景区山门车满乱转、人满为患的现象。同时,由景区向镇区引导游客,可以充分利用镇区的商业配套,降低出游成本,促进城区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长白山已逐步发展形成了以观光资源为基础、以温泉养生和冰雪体验为内容、面向不同人群的多元化差异化旅游产品体系,观光游实现了北、西、南三景区的差异化定位。“长白山冰雪部落”项目将于今年11月初正式投入使用;温泉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重点温泉酒店接待人数较去年同期增加2万人次以上。
四、实施惠民政策,由门票观光向产业经济发展
在国家尚未正式提出门票降价之前,长白山就率先推出“惠民五条”政策,执行“半年免费游,欢乐冰雪季”,实行游客“一票游两坡、玩三天,三天之内不限次”的惠民政策,为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公安干警、记者、导游等群体开通入区绿色通道,设立旅游服务诚信基金等内容,惠民政策的推出极大提高了长白山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取得良好的市场效果。虽然长白山今年恶劣天气多于往年,特别是几次台风过境,景区实行全关闭,但累计接待人数也达到历史新高。今年“十一”黄金周之前,长白山积极响应国家“景区门票降价”政策,景区门票由125元/人降至105元/人。尤其是借助近期我省“吉林冰雪耀京华”冰雪旅游文化展示等活动契机,配套长白山“冬季冰雪免费游”等惠民政策,预计有大量游客于今冬来长白山体验多日游、深度游的冰雪乐趣。截至10月7日,长白山景区共接待游客23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