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企联概况 企联动态 政策法规 国际视野 管理创新 培训认证 企联信息 雇主工作 企联会刊 会员单位 健康知识
当前位置:2016年    
2016年
企 联 信 息(第九期)
吉林省企业联合会 吉林省企业家协会 http://gxt.jl.gov.cn 日期: 2016-10-18 10:14:00 来源: 字体显示:

  

    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务副主席、中企联会长

  王忠禹、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等领导同志

  对我会调查报告做出重要批示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住东北新一轮全面振兴的重大机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我省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今年上半年,在王国发会长的带领下,省企联、企协调研组就推进我省企业转型升级开展了专题调研。从4月份开始,历时3个多月,到长春、吉林、延边、四平和通化等5个地区和省直、市直相关部门进行座谈,并深入60余户企业调研座谈,形成了《关于推进我省企业转型升级的调查报告》。

  报告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分析了我省企业转型升级呈现新局面,论述了当前我省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我省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与建议。报告上报省工信厅,抄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

  8月16日,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对我会上报的调查报告做出批示:“国发同志报送的这份调查报告,对推进我省企业转型升级做了深入调查思考,很有价值。我们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抓好供给侧及结构性改革,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请广滨、有为同志阅研。”省委副书记、省长蒋超良在朝鲁书记的批示上圈阅。

  8月16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高广滨对我会上报的调查报告做出批示:“要落实好朝鲁书记批示精神,抓好产业转型重点工作,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请永林、桂武同志阅研。”

  8月17日,省委常委、秘书长张安顺对我会上报的调查报告做出批示:“省企联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企业转型升级进行了深入调研,所提对策与建议针对性、指导性强,请省委政研室阅。”

  8月17日,副省长姜有为对我会上报的调查报告做出批示:“请工信厅天舒同志按照朝鲁书记批示要求,集中力量 制定好全省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拉动管理创新,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以项目为抓手,以改革突破为抓手,促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地。”

  8月18日,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务副主席、中国企联、企协王忠禹会长批示:“这篇调查报告写的很好,对推进地方抓转型升级应有帮助,请企联在内部刊物摘发,望各企联都要做一些这方面调研。”中国企联、企协常务副会长、理事长李德成批示:“吉林省企联经过三个多月调查和座谈形成的《关于推进我省企业转型升级的调查报告》很有深度,值得借鉴。”中企联还将《关于推进我省企业转型升级的调查报告》转发至全国各省企联,以供各省企联学习参考。

  省委、省政府领导、中企联领导的重要批示,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和中企联高度重视和关注我省企业转型升级工作,是对我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为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多做贡献的关切和期待,也是对省企联、企协工作的肯定和激励。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省委、省政府和中企联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更好地把为企业、企业家服务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推动吉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的加快振兴和我省企业在更高层次的全面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会员部

 

 

  附:

  关于推进我省企业转型升级的调查报告

  吉林省企业联合会 吉林省企业家协会

  (2016年8月12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住东北新一轮全面振兴的重大机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我省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今年上半年,在王国发会长的带领下,省企联、企协调研组就推进我省企业转型升级开展了专题调研,相继召开了省直相关部门座谈会,又到长春、吉林、延边、通化、四平等地,以座谈和到企业实地考察等形式听取了60余户企业的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调研组成员认真研究、反复修改,形成了专题报告。现报告如下:

  一、我省企业转型升级呈现新局面

  企业转型升级通常是指企业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迈进,从单一制造向多元服务拓展,从粗放经营向精细管理转换的发展过程,其核心是产品及服务质量的提升或价值链的延伸和重构。转型升级是一体同构的两个方面,转型不等于升级,转型的关键重在升级,只有升级的转型才能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转型升级离不开创新第一动力,创新驱动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源头活水。从调查的情况看,长期以来,我省一些企业始终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主动适应科技进步和市场变化的新动向,看准国内外科技前沿发展的大趋势,及时调整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在转型升级的实践探索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企业转型升级形成新优势。近年来,我省汽车、石化、农产品深加工等传统支柱产业中的龙头骨干企业,依托长期积累形成的科技创新优势和丰厚的产业优势,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能动性,不断强化自主创新、技术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设,推动一批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在经济社会诸多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引领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提升了核心竞争力。以汽车产业为例,目前,我省以一汽集团为代表的汽车产业已经实现了从最初的学习借鉴到正向开发的重大转变;从只能简单开发单一的载重卡车到能够开发中、重、轻、微、轿、客全系列产品的重大转变;实现了产品策划、性能开发、工程设计、试制验证、试验认证等综合能力的飞跃提升,拥有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的自主开发和试验试制能力;建设了中国规模最大,包含整车、车身、底盘、发动机、零部件、新工艺、新材料等研发和试验检测基地,形成比较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基本掌握了车辆安全、节能、环保等核心技术,逐步实现了动力平台、车辆平台技术自主化。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引领企业产品水平的不断进步,产品品质稳步提升,产品市场覆盖率大幅提高。与此同时,在汽车整车行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迅速,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向专业化方向转变,逐步形成了完备的各类车型配套体系,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协同效应凸显,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特别是一些优势企业注重在新一轮全球化竞争中抢占先机,紧跟国际高端技术,采取引进、消化、吸收的方式提升产品竞争力,为企业转型升级拓展了新空间。比如,吉林通用机械集团公司是我省汽车零部件行业中的骨干企业,2010年以来,他们着手实施“走出去”战略,先后在欧洲收购了2家高科技企业,并引进了全球最先进的铝锻生产线,通过“引进、模仿、消化、吸收、创新、创造”的探索,开发建设了世界先进、成本极具竞争力的铝加工生产线,提升了铝加工技术工艺水平和市场竞争力。2015年9月,他们在德国慕尼黑注册成立德国研发中心,聘用欧洲高技术研发人员与国内技术人员组成联合团队,实现了与奥迪、宝马等主机厂产品的同步开发,改变了国内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靠“来图加工”的低端状况,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企业发展呈现强劲势头。

  (二)企业转型升级显露生机。近年来,我省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建筑、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优势产业,其中一些骨干企业的骄人业绩和标志性成果彰显出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以轨道客车为例,近年来,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引领下,我国高铁技术迅速发展。中车长客已经掌握了时速250公里、时速380公里系列动车组转向架、网络控制等高铁制造的核心技术。今年7月15日,由长客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国标准动车组CRH—0503,以每小时420公里的交会速度成功刷新了列车高速会车试验记录。这一速度的突破也是中国标准更加成熟的认证。长客公司研制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大量采用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以及专门为中国标准动车组制定的一批技术标准,涵盖了动车组基础通用、车体、走行装置、司机室布置及设备、牵引电气、制动及供风、列车网络等全部13个大的方面。“手中有标准,心中有尺度”,正是对这些关键技术标准的深度掌控和精熟运用,才使中国标准动车组在转型升级中不断突破新的速度、达到新的质量跃升。再以医药健康产业为例,我省医药健康产业是顶住经济下行压力,逆势增长速度最快的优势产业,其中一些骨干企业在发展中培植出增长的新亮点。近年来,吉林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每年按销售收入的5%提取科研经费,全部用于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等科研投入,他们密切跟踪生物制药前沿动态,坚持新产品研制与老产品二次开发相结合,通过优化工艺、提高质量标准、提升产品质量,使老产品焕发新青春,培育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核心产品--生化药“注射用核糖核酸Ⅱ”。2015年生产销售2866万支,同比增长13%。国家一类抗肿瘤新药“注射用盐酸博安霉素”和国家基本药物“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即将陆续投产,为公司再添新的经济增长亮点。

  (三)“互联网+”拓宽了企业转型升级新空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我省一些企业与时俱进,通过对互联网新技术、新平台的运用,在信息化和工业化相融合、线上和线下营销方式相融合等方面开辟了新路。比如,欧亚集团在专注实体商超布局的同时,近年来也开始布局电子商务,进军互联网,推进经营业态由实体店到网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转型升级,开辟了经营发展的新平台。2012年,欧亚集团正式推出了欧亚E购,成为吉林省最大的综合网络零售商。近期又推出了O2O服务平台“欧亚到家”,通过旗下门店覆盖向消费者提供4公里范围内生鲜及超市产品的配送,并基于LBS定位实现1-3小时内极速送达,打造生活服务一体化应用平台。目前,电商的销售额在5%左右,预计两三年内将达到集团营业额的10%左右,成为实体店经营的重要补充。

  (四)融合发展开启了企业转型升级新途径。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一些从事传统产业的企业大胆尝试进入新产业,开启了跨界经营、融合发展之路。特别是我省一些房地产企业开始主动向养老地产转型,还有的向现代农业、通信通讯行业、小贷金融领域发展,给资本找出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还有一些企业抓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将主业融入文化、旅游原素,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比如,通化市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在强化品牌营销、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把发展工业旅游做为辅助营销的新项目,公司成立了旅游服务部,通过地下酒窑、酒庄等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利用旅游载体,通过旅游和工业发展相融合,提升葡萄酒的知名度和信赖感,也提升了企业效益空间。再比如,通化振国药业有限公司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探索多元融合发展之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目前正由单一的制药产业向适度的多元产业扩张,重点向大健康产业发展,成为集生态医疗、生态养生、养老颐老、健康旅游、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健康产业群。公司打造的壹号庄园养生谷,以绿色养生为核心,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集医疗、康复、休闲、度假、旅游、会议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园区项目。目前,该园区运营良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管理创新为企业转型升级增添了新动力。近年来,我省一些企业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新形势下,注重向管理要效益,通过推进企业经营管理和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为转型升级提供了根本保障和动力基础。比如,吉林市星云化工有限公司立足于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主动推进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转型,实行阿米巴经营模式,把公司细分成若干个独立核算的小型组织,从内部选拔经营者委以重任,按考核绩效分配,鼓励员工当老板,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共同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激情和潜能,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再比如,吉林万通药业集团大力推进营销体制创新,努力构建适应市场新要求的营销模式。实施商业和终端双轨运行,通过改进用人机制,努力打造商业、终端两支精英团队,实现了三年“销量翻番、收入翻番”的目标。同时,万通集团始终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按照企业在全国营销网络,成立了华北、西北、东北“三北”党支部、“中西南”党支部和“华东”党支部,把党组织建在生产和销售一线。企业以管理促营销、以党建促管理的做法收到明显成效,企业纳税连续多年超亿元。

  二、当前我省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我省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既有企业自身方面的,也有外部环境方面的。主要表现为:

  (一)企业转型升级意识不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制高点就在产业价值链高端,体现为高端要素、高端服务、高端产业和高端平台的集聚和辐射,只有抢占制高点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我省一些企业先知先觉,自觉转型、主动升级,在压力面前率先突破,已经或正在从产业链的低端迈向中高端。但同时也应看到,我省多数企业对全球正在掀起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和“互联网+”时代对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认识不足,迎接挑战的思想准备还不充分。许多企业在观望,还没有从传统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没有激发出时不我待的创新创造创业热情;有的企业固步自封、满足于现状,对国内外经济发展和科技前沿趋势缺乏前瞻性认识,不思进取、缺乏危机和忧患意识;还有一些企业面对转型升级惧艰畏难、信心不足。

  (二)企业转型升级要素支撑和制度保障力度不够。一是创新要素保障不足。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力不够。目前,我省R&D经费投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3%。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仅为6%,明显低于10.5%的全国平均水平。由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决定了这些企业只能靠低成本扩张维持生计,只能生产低附加值、低成本、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增加了低端供给,很难迈向产品的中高端。二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加重了企业负担。目前我省一些地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依然存在环节多、耗时长、收费乱、垄断性强等问题,有的中介机构对审批要件的前置手续收费过高,有的企业反映项目还没动工,前期各类评估费就支出几百万,影响了企业上项目的积极性。

  (三)软环境建设仍显滞后。一是隐形门槛还存在。有的企业反映,民营企业在与央企关联企业竞争中还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待遇不平等、竞争不充分、利益格局很难突破。二是配套建设跟不上。有的工业园区水电汽等配套建设严重滞后,影响了企业项目的开工。有的企业新上项目,土地证都到手了,地却征不下来,园区束手无策,项目无法开工,企业损失巨大。三是服务效率还不高。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仍然存在。微环境、毛细血管不畅通,“最后一公里”服务亟待改善。另外,金融、财务、法务、猎头等综合配套服务还满足不了企业需要。四是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政策出台后,传送不到企业层面,企业对相关政策的获得感不强。

  三、我省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一)制定转型升级规划,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十三五”期间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围绕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和吉林振兴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瞄准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及国内、国外高新技术,结合各地发展实际,根据资源禀赋、生产力布局和产业发展基础,制定分领域、分行业、分步实施的转型升级规划。特别是要围绕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项任务,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引导企业按照产业、市场需求调整结构,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淘汰低效落后产能,发展高效高端项目,实现转型升级。通过规划强化政策的引导力,具体明确支持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淘汰什么,引导企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利用好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和共享发展之路。

  (二)着重补短板,促进产业升级。我省企业初级产品多,终端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我们要引导企业跟上高科技发展步伐,找到自己的短板,实现产品产业升级,补上自己的短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激发企业在“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上大做文章。一是引导企业在“有中生新”中转型升级。“有中生新”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基于传统的技术再造和品质提升。我省企业应主动切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要求,着力在补齐高新技术产业弱化这一短板上下功夫,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应围绕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和建筑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大政策引领和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进行自动化、数控化、智能化、标准化、信息化改造,提升企业柔性生产能力。扶持一些行业细分龙头企业率先进入“中国制造2025”,在转型升级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特别是要抓住“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取长补短的深度战略合作机遇期,集中力量建设我省德国汽车产业园区,推进汽车和零部件产业发展提升新空间、跃升新领域。二是引导企业在“无中生有”中转型升级。“无中生有”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企业只有敢于、勇于在新兴领域的创新创业中求突破,才能在转型升级上打开新空间。从我省实际出发,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服务业攻坚,应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遥感卫星及应用、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智能装备、农机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及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增加中高端工业产品和优质服务的供给能力,培育新的增长点。

  (三)鼓励企业融入“互联网+”,拓宽企业转型升级新领域。一是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利用工业云平台,探索建立开放创新、在线设计交互平台,对接用户需求,引领企业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云计算等新型制造模式。支持汽车、石化、食品、医药、建材等制造业龙头企业以供应链管理为重点,深化企业间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直销电商、社交电商、跨境电商等网络营销新模式。二是深化互联网在商贸领域的应用。支持批发市场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优化交易流程、支付方式和配送模式,建设一批交易电子化、信息数据化、服务标准化的新兴批发市场。支持大型实体店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完善服务功能,由商品销售向“商品+服务”转型。推动商业模式创新,鼓励和引导实体店利用网络平台,与消费者建立全渠道、全天候双向互动,支持发展体验和网络消费。三是深化互联网在“三农”领域的应用。大力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在淘宝平台集中推广“吉林品牌”产品,扩大农产品网上销售,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优质农产品、特色产品品牌的培育。

  (四)以改革创新精神为引领,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和制度保障。一是加强制度和管理创新。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内生动力。探索企业产权多元化新途径,支持企业通过经营管理者和员工持股优化产权结构,健全法人治理体系,激发员工创新创业热情,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为企业持续转型升级提供保障。二是建立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的动力机制。从提升企业家创新创业能力水平出发,通过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教育培训、生活保障、风险补偿等制度设计,发掘和造就新生代创新创业领军力量,形成让企业家放心放手、施展才华、大胆创新创业的有效机制。三是依法保障企业家的财产权和创新收益。加强重点项目、企业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努力为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五)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营造有利于企业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一是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大力推进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和网上行政审批等“三单一网”建设,切实减少行政权力对企业发展的随意干预,给企业松绑,让企业发展活力充分迸发。二是加强政策落实的工作力度。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赋予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让企业充分体会到政策获得感。特别是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在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项任务中,着力帮助企业降低各项成本,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渡过难关、逆势而上。三是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要践行好“亲”、“清”二字要求,着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各级领导干部既要主动与企业家接触,又要保持清白的关系,敢于担当、善谋善为;企业家要破除关系型政商定式,守法诚信,自立自强。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推进政企沟通常态化,形成彼此尊重、良性互动、交往规范、合作共荣的新型政商关系。四是要大力弘扬“重德重义、敢闯敢为、善融善创、思源思报”的吉商精神。以吉商精神为引领,汇聚天下吉商,共谋吉林振兴发展大业。

  来源:会员部

 

 

 

 

 

 

 

 

 

 
 
 
版权©所有 2010-2011 吉林省企业联合会 吉林省企业家协会
电话:0431-82781373 传真:0431-82781373
地址:长春市建设大厦2506号 邮编130051
备案号:吉ICP备FEP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