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金局 > 行业动态
吉林黄金工业振兴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
发布时间:12-05-16 来源:

                                             (于剑波)

  在吉林省黄金协会第二次会员大会上,吉林省黄金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新一任吉林省黄金行业协会会长高永生同志提出把振兴吉林黄金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十二五”时期全省黄金工业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充分反映了省工信厅、省黄金局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深刻把握,对国家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的深刻理解,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我省作为全国重点产金省,在“十二五”这个新起点上实现振兴发展,事关吉林黄金工业在全国竞相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事关吉林省黄金工业的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十二五”目标,振兴发展吉林黄金工业,我们要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重大问题。

  一、认真学习领会振兴发展的工作主题,确立吉林黄金振兴发展目标

  省委书记近日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12年第一次(扩大)学习会讲话时指出,未来5年全省的工作主题是: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用好发展机遇期,妥善应对矛盾凸显期,突出“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强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动力支撑,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和社会发展转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发展目标概括为实现“两翻番”、“双倍增”、“七跃升”。 这对于统一认识、坚定信心、凝聚力量,保持我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几年,也是我省黄金行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根据省委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和总要求,我省黄金行业在综合分析面临的内外环境、发展机遇和自身条件基础上,提出“十二五”时期主要奋斗目标:“十二五”期间全省规划总产金76.8吨,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实现利润60亿元;到2015年,全省黄金行业产量、效益实现“两翻番”,即黄金储量翻一番,年产量20吨,经济效益翻一番,全省黄金行业实现利润20亿元;全省新增黄金地质储量160吨;黄金生产企业技术装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重点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与“十一五”期末相比下降20%;尾矿综合利用率要达到20%,逐步形成无废矿山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加快和推进黄金及多金属矿产资源工业园区的建设,稳步推进以资源、资本为纽带的企业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矿山企业规模增大,矿山总量逐渐减少,形成58 个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培育和打造10个左右吨级黄金矿山企业。

  二、明确吉林黄金工业振兴发展的基础条件。

  吉林省是新中国黄金工业的摇篮,是最早开采黄金的省份,“文革”前中国黄金矿产公司(现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前身)就设在长春市。位于桦甸市的中国黄金集团夹皮沟金矿是全国最早采金的矿山,为共和国掏得“第一桶金”,2005被中国黄金协会命名为“中国黄金第一矿”。黄金作为我省的优势矿产,在全国黄金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力,产量多次位居首位。建国六十二年来,我省累计为国家生产黄金170余吨。“十一五”期间我省产金35.589吨,实现工业总产值84.4亿元,实现利润24.1亿元。2011年全省产金10.08吨,实现工业总产值28亿元,实现利润12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黄金产量(矿产金)列全国第九位(2011年全国黄金产量为360.957吨)。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吉林黄金已趋向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的统一,好与快的有机结合,具备了振兴发展的基本条件,具体表现在:

  1、全省黄金生产和资源占有能力迅速提升,黄金产量、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1978年,全省黄金矿山设计生产规模仅为650/日,黄金产量1268千克,全行业亏损。而截止2011年末,全省生产规模已达到20990/日,黄金产量已突破10吨,实现利润超过十亿元。目前我省已基本形成了从地质勘探、矿山开采与选冶、产品精炼(夹皮沟矿业、桦甸黄金两座黄金精炼厂,均是上海黄金交易所首批会员单位)等比较完善的黄金工业体系,具备了振兴发展的条件。

  我省位于滨太平洋成矿带中的重点黄金成矿区域内。i专家论证,我省潜在黄金资源量在2000吨左右,现查明的黄金矿产资源产地132处。截止2010年底,全省黄金保有资源储量223.7吨,其中岩金保有资源储量183.389吨,砂金保有资源储量24.760吨,伴生金保有储量5.578吨。全省黄金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第十二位。

  2、黄金行业得到政府、社会重视,地位不断提升

  从国家层面上黄金的战略地位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国家在黄金产业政策制定、地质勘探、税收政策、信息化建设、老企业遗留问题消化解决等方面都给予黄金行业非常大的倾斜和扶持。2010年,我省黄金企业获得国家黄金地勘资金720万元,2011年,又获得国家、省各类专项资金710万元。在全国总工会、住建部、省政府、中金集团大力支持下,夹皮沟矿业棚户区改造工程已全面启动,建成后解决3600户入住。

  我省各级政府十分重视黄金企业在发展区域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重视企业家的社会地位,省内知名企业家多数是所在地区的党代会代表或人大代表,这增强了企业的话语权,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我省黄金行业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发展产业链

  目前我省黄金行业已从单一的黄金开采向勘探、开采、选冶、精炼、投资等一体化方向发展。正在建设的集安利源黄金冶炼项目和即将开工建设的珲春紫金黄金冶炼项目正是对我省黄金产业链的补充。此外,从单一的黄金生产形态向以金为主、多金属并举转型。目前,我省黄金企业不仅生产黄金,同时也生产白银、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占有一定量的资源,拓宽了黄金产业的发展空间

  4、黄金行业增长方式实现科学转变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矿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但由于资源限制,黄金企业的发展不可能只依赖于资源的扩张。目前,面对资源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能源、原材料上涨,人工成本增加的现实,企业也把主要精力从对外扩张转向挖掘企业内部潜力转变上。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苦练内功,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企业增长方式进行转变,在这一点上,榜样企业做出了表率。珲春紫金矿业十分重视对低品位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该公司选厂日处理规模已达15000/日,原矿入选品位金0.36/吨,铜入选品位0.18%,原生矿处理规模处于亚洲第一位。夹皮沟矿业、华鑫矿业的尾矿综合回收项目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在全省黄金企业中具有示范作用。

  这里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在我省的大型黄金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通过资源整合、企业重组、建设大基地等举措,主导我省黄金产业的格局已i本形成。吉林板庙子矿业、珲春紫金矿业、夹皮沟矿业等三个大型黄金企业黄金产量和实现利润已占全省总量近70%

  5、企业管理更加注重内涵,安全环保、节能减排取得成效,黄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贡献力加大

  注重安全环保、节能减排,打造绿色矿山。承担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社会责任已成为我省黄金矿山的共识。近年来全省黄金行业在安全环保、节能减排及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采用矿山环境保护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矿山的三废治理、废弃物回收与综合利用。积极开展矿区绿化、美化和净化工作,打造绿色矿山。涌现出以汪清县华鑫矿业为代表的一批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循环经济型”现代黄金企业

  在目前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的形势下,我省的黄金企业加大了安全生产的工作力度,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切实履行安全责任,积极采取科学防治措施,保证了全省黄金生产的正常进行。目前,省内多家黄金企业安全标准化已达二级以上标准。吉林板庙子矿业公司在建矿伊始就采用国际标准进行安全设施建设,配备人员安全装备,在全国可谓独树一帜。

  6拥有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开发黄金矿产资源的队伍,夯实了振兴发展基础

  多年来,吉林黄金输出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一万余名,诞生了共和国的一位部长、一位将军,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依然是人才济济。

  我省还拥有多支从事地质勘查的专业队伍。吉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是吉林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承担全省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查任务,以及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勘察治理等最大的专业队伍。现辖地质勘查、科研单位27,分布于长春、吉林、四平、延边、通化等地区。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是我国专业从事固体矿产勘查的一支重要地质勘查队伍,全局下属12个地勘单位,拥有固体矿产勘查甲级资质6个,乙级固体矿产勘查资质2个,乙级地球物理勘查资质1个,并全部通过了国家质量体系认证。主要从事贵金属、有色金属(黄金)及其它矿种的地质勘查工作,工作区主要在吉林省东部山区。我省还有多家专门从事黄金开发研究的院校及科研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是国内知名的地质学科教学和科研机构,多年来一直开展与我省黄金企业的校企合作,其多项科研成果使黄金企业受益。长春黄金设计院、长春黄金研究院是中金集团直属单位,拥有国内黄金设计、研究、工程咨询最高资质等级,承担了我省黄金企业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重点工程设计。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为我省黄金工业振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三、牢牢把握振兴发展的产业重点。

  1调整黄金工业布局,创新黄金产业结构,建立适应区域发展条件的黄金工业体系,促进黄金产业聚集及规模效应的形成,实现黄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全省培育和打造若干个资源相对集中、竞争能力强、抗风险能力强、黄金产量达到吨级以上规模的黄金矿山企业,努力达到黄金矿山开采布局合理、企业组织结构优化、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安全生产状况良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矿区民生水平提高。

  2、按照黄金矿产成矿地质条件和黄金矿山工业布局的要求,加大我省黄金成矿区带勘查开发工作力度,近期抓好通化南-集安金厂沟、白山错草-荒沟山-小四平、延边龙井-和龙-安图、辽源地区等黄金重点成矿区带勘查开发,实施科学规划、整装勘查、集中选冶、有序开采,实现规模经营。

  3拓展我省黄金产业链。支持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黄金冶炼项目,完善我省黄金生产工艺体系。大力发展黄金深加工、加工贸易、商品市场,开发相关相近产业。开展黄金工艺品、首饰、旅游纪念品等民用产品加工,研究和拓宽工业用金领域,做大做强黄金商品市场,积极开展黄金文化建设。

  四、振兴发展吉林黄金工业的主要举措。

  1.加大地质勘查工作力度。利用我省金及有色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好的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地勘专项资金,建议省有关部门将省级地勘基金向黄金勘查项目倾斜。鼓励国有地勘单位和企业参与金矿勘查投资,鼓励社会资金和风险资金投入,突破黄金地质勘查的瓶颈。支持地勘单位、武警部队及企业共同参与黄金地质勘查,鼓励快出成果,出好成果。鼓励现探矿权人与中央企业或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合作勘查开发。

  2. 做好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尽快解决全省黄金矿山工程技术人员短缺问题,引导黄金企业采用多种形式培养矿山专业技术人才。提高矿山工程技术人员的待遇,做好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充实矿山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使我省黄金矿山技术人员配备基本满足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需要。鼓励黄金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不断提高黄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黄金企业的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

  3.争取和发布相关优惠政策。对我省规划建设的若干个黄金及多金属矿产工业园,积极协调和争取享受省级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对于大规模开发利用低品位的矿山企业,争取省政府减免税费的各项优惠政策;在现有资源综合利用的各项政策基础上,对于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和技术争取特殊优惠政策。

  4.严格行业准入,规范办理开采资质审批。黄金矿产是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设立黄金企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人员、资金和技术装备条件,开采黄金矿产必须办理“开采黄金矿产批准书”,没有“开采黄金矿产批准书”的,不予办理采矿许可证。

  5.各相关部门要强化服务,支持黄金产业快速发展。建议省政府应建立加快黄金工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省直各部门应相互配合,主动为企业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各部门应共享信息资源,避免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相互矛盾。

  建议省政府政务大厅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特事特办、大事专办、急事快办,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因证照迟迟办不下来而停产的企业,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应组织人员现场办公,进行具体指导,具备条件后应抓紧办理证照,以便尽早恢复生产。

  6.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积极推进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技术改造,提高工艺水平;加强对低品位、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实现节约资源、提高利用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的目的;加强矿山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充分利用矿山废弃物中的有用成分,采取可行的技术,提取尾矿中的有益元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采取分散采、集中选的办法,将开采规模小的矿山生产的矿石,集中选矿。

  7.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按照国家和省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部署,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加快淘汰落后的采选方法、技术、工艺和设备的步伐,确保实现节能减排工作目标。

  8.加强对黄金矿山的指导、协调、服务工作。组织专家重点突破采矿、选矿等难采选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对黄金矿山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努力创建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黄金发展新格局。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