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定的组织领导与工作机构
主办单位 — 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
承办单位 — 中国企联管理现代化工作委员会
工作机构 — 中国企联管理现代化办公室
专 家 组 —“ 官 ” 、 “ 产 ” 、 “ 学 ” 相结合
2 、推荐单位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资委、经贸委(经委)、企业联合会(企业管理协会)或管理成果审定(评审)委员会
国务院有关部门主管司局、全国性企业团体(包括全国性行业企业管理协会)
中央企业(国资委所属 186 家)
3 、申报单位
法人企业
中央企业所属的分公司(或相同性质的生产经营单位)
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4 、审定工作程序及方式
发文:审委会 → 推荐单位 → 申报单位
申报:申报单位 → 推荐单位 → 审委会
指导提高:座谈会、专家帮助指导(实地考察或听取汇报)、论证会
审定工作:初审、预审、终审
发布、表彰、奖励(精神与物质相结合)
5 、审定标准及申报要求
含义:企业管理创新成果是我国企业在推行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实践中,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对企业制度、管理理念、 方式、组织、方法和手段以及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的具有改进、创新的办法和措施,并经过实践检验,证明确实具有明显的作用和效果,这些办法和措施统称为管理创新成果。
7 、基本标准
创新性:符合管理科学原理,能反映一定管理领域的客观规律,其结构、功能明显优于以往采用的管理方法
实践性 :符合国家经济技术政策,能体现国家指导企业工作的客观需要,具有导向性、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效益性 :原则上,必须经过一年以上的实践和科学的测量、计算,证明成果效率高、成效显著。
8 、涉及的范围与成果类型
涉及范围:企业改革、企业管理(含企业技术进步的管理)、企业结构调整等
涉及的重点方面: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化经营、资产重组与管理整合、投融资决策、全面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知识管理、危机管理、风险管理、品牌与声誉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学习型组织建设、企业文化建设、诚信经营、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劳资关系协调、清洁生产方式等。
9 、成果的主要类型
对主报告的要求(之一)
是企业的成果,源于企业的实践,创造人是企业;
不是院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报告,不是企业的技术报告,不是可行性报告、规划或方案;
不是个人的论文、调研报告,论著;
不是机关、部门的政策、法规文件。
10 、对主报告的要求(之二)
选题要明确,有其明确的内容与特定的目的,有一定的功能、作用、范围,用什么方式解决什么问题。
在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上要有鲜明的特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要区别于其他同类成果
11 、对主报告的要求(之三)
不是经验总结报告,是对企业实践经验的提炼、升华,有其科学规律。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要体现一定的客观规律,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有科学价值,克服随意性。
12 、对主报告的要求(之四)
要结合实际进行提炼,具有严格的实践性、真实性,要可操作,有推广价值,要有必要的数据和应用实例
不能是空泛议论
不要写成冗长的论文、理论探讨,避免抄教科书上的内容和空泛说教
13 、对主报告的要求(之五)
突出成果标题,画龙点睛
不是用大会发言式的、口号式的,空泛一般或过大、过小
不要用研究报告、技术报告的标题,如 ×× 课题研究,对 ×× 的探索等等
不要用本企业的名字或英文、数字简称替代,如马氏管理法、 AXY 法、大三元模式等
不要用 ×× 法、 ×× 模式、 ×× 规律
14 、对主报告的要求(之六)
“ 十忌 ” :
一忌选题不准;二忌包罗万象;
三忌背景空泛;四忌理论说教;
五忌概念费解;六忌褒自贬他;
七忌复杂图示;八忌领导语录;
九忌详略不当;十忌过长过简。
15 、主报告的内容构成
企业简况
创造背景
主要内容
— 理论依据、定义、特征
— 主要构架、功能
— 操作运行程序、步骤、具体做法
— 关键问题、难点的解决
— 评价与体会
效益
经济的与社会的
有形的与无形的
定量的与定性的
16 、其他注意的问题与建议
要有正确的目的和认识,不为申报而申报,是一个总结自己,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
领导应给予重视
必要的附件
费用问题:不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