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经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具体安排》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并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内涵,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观点分析、解决全省的电力运行调控情况,我们对全省的电力市场进行了深入的实践调研,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电力市场调控,以促进我省经济发展。
一、全省电力市场基本情况
1、电源基本情况
截止2007年12月底,吉林省装机总容量为1197.8295万千瓦,其中水电388.5135万千瓦,占总容量的32.43%;火电757.95万千瓦,占总容量的63.28%;风电46.966万千瓦,占总容量的3.92%;其它4.4万千瓦,占总容量的0.37%。
“十一五”期间我省规划新增大中型火电装机783.5万千瓦,扣除2006年已投产项目,到2010年比2006年增加装机677.5万千瓦、全口径装机容量达到1790.6万千瓦,到2012年比2006年增加装机1037.5万千瓦。与2006年我省全口径装机容量比较,到2012年年均装机增长12%,综合考虑新增风电、水电等机组及关停部分小火电,年均装机增长达到13-14%。
2、电网基本情况
吉林省电网主体由500千伏和220千伏两种电压等级的主干网架构成,目前仍采用500千伏和220千伏两种电压等级电磁环网的运行方式。以长春、吉林、四平、白东梅为四个中枢点由220千伏线路和部分500千伏线路构成的“井”字形环网是目前吉林省的骨干电网。吉林省境内的500千伏电网主要承担东北电网北电南送的输电任务, 220千伏电网主要承担省内的供电任务。
截止到2007年12月底,吉林省共有500千伏变电站5座(长春合心变、吉林包家变、东丰变、敦化平安变、通化变),开闭所1座(犁树50万开闭所),变电容量为630.1万千伏安,500千伏线路15回,线路总长度为1638.767公里(省内长度);省电力公司所属220千伏变电站56座,开关站1座,变电总容量1061.6万千伏安,220千伏线路174回,线路长度7684.925公里。省电力公司所属66千伏变电站698座,变电总容量1186.3万千伏安,66千伏线路859回,线路长度14103.2公里。
“十一五”期间,我省电网预期投资204亿元,预计到2012年末,吉林省共有500千伏线路35条,总长度为3265公里;500千伏变电站11座,变电容量为1355.1万千伏安;省电力公司所属220千伏线路184条,总长度8547公里;220千伏变电站75座,变电容量1625.4万千伏安;省电力公司所属66千伏线路549条,总长度7810公里,66千伏变电站251座,变电容量944万千伏安。
3、电力市场的运行情况
发电情况。截止2008年10月份,全省发电量累计完成442.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4%,增幅同比回落3.21个百分点。
用电情况。截止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完成416.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增速回落3.34个百分点。
工业用电情况。截止2008年10月份,全省工业用电量完成294.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增速同比回落5.62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用电量14.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3%;重工业用电量25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15%,轻重工业增速分别回落7.72和5.27个百分点。
二、电力市场存在问题的分析
根据我省电源结构、电网的现状、用电市场情况和电力运行的特点等情况分析,目前我省电力市场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电源结构不合理。省内至今没有单机600兆瓦及以上容量的火电机组,机组平均容量较小;由于我省电力工业发展较早,中低压老旧火电机组和超期服役高压火电机组仍然存在。作为重要负荷受端的吉林、长春500千伏电网缺少大电源支撑,个别供电区域由于缺少足够的电源支撑,电压稳定问题突出,如延边地区电网。
二是可调水电容量不足,供热机组比重偏大,电网调峰问题突出。我省虽然在全省装机容量中水电比重较大,省调直调水电机组装机容量仅占总水电装机容量的7.5%,加之省内的火电机组热电厂、自备厂、地方小厂较多,供热机组装机容量在全省装机中所占比例过大(占61.3%),随之近年来,风电投产增多,使我省调峰容量严重不足。
三是500千伏电网横向建设相对滞后。我省电网的500千伏电网建设无论是在变电所布点、变电容量、线路长度等方面,与南北两省相比较落后。东北电网的500千伏主网架主要承担“北电南送,西电东送”的任务,而我省电网作为东北电网北电南送以及大发水电的重要通道,与其薄弱的500千伏网架极不相称。省内500千伏变电所布点相对较少,长春、吉林两个重要城市电网中仅有一座500千伏变电所;在全省三座500千伏变电所中,有两座变电所为单台主变,供电可靠性较低;而且东北电网北电南送通道过于集中合心变一点。
四是局部电网薄弱,供电可靠性较低。从全省电网的内部看,辐射东西的横向主干道的500千伏和220千伏网架均相对薄弱。省内个别供电区域与主网架之间电气联系薄弱的问题十分突出,例如:白城地区电网、延边地区电网、通浑地区电网等。
五是“十一五”期间,根据增长率法、弹性系数法、单耗法、相关回归分析法、比对法和专家预测法分别对需求电量进行预测,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我省“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和全社会负荷增长率分别为8.49%、9.05%,2010年分别将到达568亿千瓦时、1052万千瓦,由于未来一段时间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增长会低于预测增长。根据预测情况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省将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电力供应较富裕。
六是我省工业用电量占全省用电量70%左右,其中电力成本比重较大、承受目录电价困难的重点高耗能企业占工业用电量比重较大,直接影响发电量和供电量的增长,影响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期,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这些企业生产状况不容乐观,基本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使我省的用电量增速持续放缓。
七是我省老工业较多,尤其是重化工业,用电设备陈旧老化,超负载运行等现象严重存在,对电能造成极大过渡浪费,并给电力运行带来隐患。
八是摘转供电问题。企业转供电是多年来历史遗留问题,成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办社会形式,我省转供电单位近900户,转供居民40万户左右。如果将这些用户移交至电力企业供电,需要对现有供电设施进行达标改造,初步估算需要改造资金12亿元左右。目前无法筹措和落实改造工程资金,使摘转供电工程无法实施,严重增加了转供电企业负担,不利于吉林省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这些用户设备老化造成经常性停电、电压低、供电可靠性差、用电安全无法保障等矛盾日益突出。
三、有关调控措施和建议
(一)拟采取的调控措施
1、实施电力市场多边交易,促进我省电力市场良性健康发展。由于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我省用电需求呈明显下降趋势,特别是重点用电企业,处于停产或部分停产状态,为进一步支持企业启动生产,渡过难关,促进电力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将对优质的重点用电企业实行多边交易,利用市场平台对重点用电企业实行用电优惠。确定供电企业合理的输电服务费价格,由发电企业和用电企业进入交易平台,对电量和价格进行自愿挂牌交易,最终确定交易电量和价格,并签定供用电协议。通过市场交易以降低用电企业电价,增加发电企业利用小时,增加供电企业售电量,达到三方共赢的目的,促进我省电力市场健康发展。
2、抓好示范工程,稳步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开展。一是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为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提供政策支撑。联合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宣传,通过资金补贴的方式积极开展需求侧管理示范工程建设,引导用电企业树立节能观念,优化用电方式。积极为企业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倡导节能服务企业与用电企业开展能源合同管理,大力推广节能、节电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二是抓好示范工程。在全省选定几户重点企业作为全省需求侧管理的示范点,大力推广高压变频调速等节电新技术的应用,以在全省取得连锁推广的效应
3、加强电力市场运行调控,监测分析,做好电力供需平衡工作。为保证电网科学和公平调度,合理安排发电机组运行方式,将在年初对全年的电力供需形势进行分析和测算,对发电企业开展以热定电调查,对重点用户用电情况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按照《吉林省电力调控暂行办法》,加大节能减排调控力度,下达年度发电预期安排,合理安排全年各类发电机组的发电计划。继续组织相关企业按照《吉林省关停小火电机组发电权交易暂行办法》,落实发电权交易的有关事项,对交易、结算全过程实施监管。继续协调有关部门并配合国家发改委做好关厅机组的善后工作。
4、加强行业管理,建设良好的电力生产和经营环境。一是继续做好《吉林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配合省法制办作好条例的调研修改工作,尽快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提请省人大立法。与省人大有关部门沟通、配合条例立法的有关事宜,争取条例早日通过立法。二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做好电力应急预案,防止电网突发事故的发生。
5、加强电力行政执法工作,规范电力市场秩序保证电力供应。一是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继续指导各地政府依法打击破坏、盗窃电力设施行为,对当地重点盗窃电力设施案件进行重点查处;指导做好电力设施保护区内作业的审批工作,清理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违章建筑、违章种植、违章作业等行为;二是规范用电市场秩序。对擅自转供电、供电营业区界定不清、交叉供电的供电营业区进行清理整顿,协调电力企业和用电企业关于摘转供电工程资产移交和管理工作;三是加强进网作业电工的管理。对无证进网作业或未经年审的进网作业人员进行全面检查和清理,以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及人身安全;四是对省内的承(装、修、试)的施工企业进行清查,是否存在无证施工,是否在相应的资质内施工,施工企业是否具备现施工等级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以保证全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有关建议
1、采取多种措施,保证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首先,加强、加快电网建设,改善省内网架结构,使各地区之间输电畅通,彻底解决瓶颈制约。加快省间输电网建设,保证北电能够“送得进”,缓解我省煤炭资源不足和区内运力不足问题。
2、为彻底解决企业负担,应采取政府、供电企业和摘转供电企业三方共同出资的形式,对现存的企业转供电用电设备进行改造,改造后移交供电部门管理。
注解:本文所阐述的电力市场是指广义的电力市场,即指电力生产、传输、使用和销售关系的总和。
(调研组成员:候德庆、舒立芳、任立明、王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