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学习心得体会--吉林省松源宾馆 梁 柏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1日 字体显示:
 
 

        

  毛泽东主席有两句家喻户晓的话,一是:“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二是:“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这两句话曾经在一个时期里倍受争议。不过,细心品味,禁不住让人感觉到其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说其中蕴涵深刻的道理,不仅因为这两句话反映着毛泽东主席一贯坚持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党建观,而且这两句话更折射出毛泽东主席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的独特的执政智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怎样进一步保持党的活力和纯洁性方面,毛泽东主席下了一番思想和实践上的研究功夫。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关于群众路线的一系列的原则、方法以及灵活的政策和策略,为中国共产党的壮大,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保障。尤其在谨防共产党人脱离群众、腐化堕落、成为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的“新权贵阶层”方面,毛泽东主席更是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提出了许多至今依然现出其重要价值思想、理论和方法。 

  新中国以前的中国社会,劳苦大众没有社会地位,被视为“卑贱者”;而那些“高贵者”自然就是置于劳苦大众之上的各种各样的统治者、社会财富的占有者。毛泽东主席发现,那些自称是“最聪明”的“高贵阶层”和社会财富的“占有者”恰恰却不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在人数上他们虽然占有极少数,但却占有着社会的各样财富,是社会财富的最大“占有者”、“享用者”甚至是“挥霍者”。毛泽东主席还发现,处在社会知识阶层里的人,他们在社会中并不都处在很高的地位上,虽然他们是知识的拥有者,但是其知识也并不都是来自于他们自己的创造。毛泽东主席揭示,真正的社会财富和社会知识的创造者是那些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劳动者;即便是那些试图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高明者”,若不从广大的劳动者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那也是不能取得事业的最后成功的。毛泽东主席从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悟出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科学结论,确立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建原则,认为这是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具有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并着力建成一个由劳动大众当家作主的人民政权。 

  毛泽东主席的“群众路线”思想应该成为当今各级领导者必须遵守的执政原则。离开了人民群众,领导就会变成“孤家寡人”,就将一事无成。不习惯于或不用心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总结和提升经验,不善于将总结和提升的经验和抽象的理论再回归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中,领导的工作就不可能取得创新性的成就,而领导者的所谓“智慧”、“谋略”就只能是“纸上之计”、“书生方略”。因此说,离开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将人民群众视为“阿斗”,鄙视实践和劳动而搞所谓的纯粹“精英政治”这一套的人,实践证明,虽可获得一时的“显赫效绩”,但执政的根基终究还是得不到巩固,甚至还会造成各项建设事业的失败。新中国只用了近三十年的功夫就将积弱贫穷的旧中国改造成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的历史证明了只有坚定地走“群众路线”,党的各项建设事业才能不断取得胜利的道理。 

  坚定地走“群众路线”,要求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必须融入人民群众之中,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甘苦;要相信人民群众的智慧尤其是首创精神,注意发挥人民群众中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影响作用;要注意解决人民群众工作生活上的各样困难,在解决问题和矛盾中加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和联系。笔者以为,做群众工作的关键点就是要在了解人民群众生活和工作上的基本情况前提下,努力做好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服务工作。尽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应急事,人民群众才能感受到领导的力量,才能真诚道出“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胡锦涛总书记和习近平同志在最近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重申了“群众路线”,明确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必须做好人民群众的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这说明,“群众路线”依然是今后建设好社会主义、保证社会稳定和谐的根本路线。  

  群众工作路线是我党发家和发展的传家宝,既有理论上的成熟,更有实践上的检验。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不管时代怎么变革,经济如何发展,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本理念不能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能变,否则,我们就会丢掉执政的土壤、丧失执政的根基。 

  群众路线不是纸上写写、嘴上说说、墙上挂挂的空洞理论,顾名思义是路线其要义重在走。基层干部是党直接面对群众的媒介和窗口,走群众路线的方向正不正、步伐稳不稳、路子宽不宽,关系着民心向背,左右着党群脉动。 

  党的群众路线没有捷径可走、技巧可挖,要保障不走样、不走调,基层干部急需提高三种的能力。 

  必须提高走服务路线的能力,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人民服务、使群众得利,基层干部要真心实意当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在涉及民生、民富、民难的问题上,切实做到民困我解、民需我帮、民求我应。 

  必须提高走发动路线的能力,党的所有工作和一切发展都需要群众参与,基层干部要发挥宣传机播种机的作用,通过建立党群思想沟通和合理有序反映意见、建议的新平台,把群众组织和调动起来,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群众集体的意志。 

  必须提高走倾听路线的能力,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是改进党的领导、实现科学执政的最好助推剂,化解老不信需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怀揣包容之心,倾听不同意见,从牢骚话中找寻表达意境,从质疑声中听出画外之音,在抨击语里发现诉求真意,很多时候倾听是最好的沟通,退步是最大的尊重。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广大党员和党员干部而言,是一次“道德与正义底线”的规范,心灵一旦决堤,底线必被冲垮.为人处事,底线不可逾越;如若逾越,做人就不会讲原则,做事就不会讲道理,正义就会被践踏,真理就会被抹杀,最终不能自拔。因此,要让广大党员和党员干部在不断“照镜子,正衣冠”中陶冶情操,才能真正保持不为丑陋世俗左右,不为陈芝烂麻之事纠缠,如莲花不染淤泥,如银竹亮节高风。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广大党员和党员干部而言,更是一次“感恩”教育 

  古人云“唯贤者,能为报恩”,良知不可泯灭,如若良知被泯灭,那人就会妄自尊大、就会迷失自我、就会恩将仇报。一个人的良知泯灭了,思想就会变得空虚、心灵就会布满尘埃、灵魂就会趋于苍白。高山知恩于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知恩于细流,故能就其深。因此,要让广大党员和党员干部在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学会心存善念,学会感恩,良知才不会被泯灭,类似刘志军、刘铁男的事件也就不会再重演。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只有让广大党员和党员干部的心灵“净土”永不受污风浊气侵染,道德“底线”永不被丑陋世俗冲垮,让“感恩”情怀永驻心间,这才是活动追求的真实效果。 

                            

  二0一三年八月十三日 

 
 
 
 
 附  件:
来  源: 机关党委
主办: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承办: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传媒业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