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记者在国土资源部举办的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矿产资源的“三率”家底已基本摸清,黄金、铜、铅、锌等多个有色金属矿种的“三率”指标要求,已经发布试行。
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司长于海峰指出,主要矿种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形成,实现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客观评价和规范管理。
“统一和规范‘三率’行业标准以后,我们已完成27个矿种‘三率’最低指标要求的制订,对已经发布的‘三率’指标,我们将跟踪调查试行情况,对具备条件的矿种,将实施标准升级工作,使指标要求上升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按照重要矿种全覆盖的原则,‘十三五’期间,我们还要陆续研究制定25个矿种的‘三率’指标,同时,今年我们将研究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评估制度,对矿山企业‘三率’指标完成情况动态跟踪评价,纳入矿业权人信息公示制度中,与矿业权人的信誉直接挂钩。同时,作为权益金制度改革中的重要考量要素,‘三率’指标评价体系与矿山企业经济效益也将密切关联。”于海峰说。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正在积极推进资源税改革,核心是鼓励和支持矿山企业节约与高校利用资源,对此,于海峰介绍,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计划和税务总局进一步探讨,研究制订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矿产资源“三率”指标的矿山企业的减免资源税的相关政策,充分运用经济手段,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广泛应用,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
历时3年多时间,国土资源部共调查了全国22个矿种19432座矿山(油气田),查明了调查矿种矿产资源“三率”现状,基本建成了全国22种重要矿产矿山数据库,为全面了解各地各矿种“三率”情况和合理开发利用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于海峰指出,22个矿产“三率”调查结果,反映的是2011年底的“三率”指标现状,相对于1999年国土资源部抽样调查结果,反映出有色金属矿产开采回采率普遍上升,也反映了我国矿业开发利用从粗放逐步走向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利用水平总体上取得了显著提高。
近几年,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矿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大量投入资源、粗放利用资源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只有全面节约和高校利用资源,才能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才能提高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于海峰说:“我们在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采取系列措施,引导、鼓励矿山企业开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综合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采品位逐渐降低,开采深度逐渐加大,开采难度加大,但开采回采率稳中有升。二是选矿难度加大,回收水平总体向好,多数矿种超过国外先进水平。三是综合利用产值逐年增加,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四是固体废弃物排放仍居高位,但排放增速明显回落。”
于海峰介绍,连续4年,我国通过系统梳理,汇总分析研究矿山设计、生产等有关资料,结合实地调研,认真分析不同矿床类型、开采方式、选矿工艺等影响因素,分期分批共研究制定了27种矿产的“三率”指标要求,并发布试行,其中涵盖有色金属中的黄金、铜、铅、锌、铝土矿、钨、钼、镍、锡、锑等10个矿种,能源矿种3个,黑色金属矿种4个,非金属矿产矿种10 个。
据悉,国土资源部此次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是4月22日第47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之一,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来源:中国黄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