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示范基地基本情况
(一)总体概况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3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东部,毗邻长春母城,东接风光旖旎的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公园——净月潭,西临波光粼粼的伊通河,北容长春市“西南——东北”工业发展轴带的兴隆组团。辖区面积112平方公里(包括南部建成区和北部新区),常住人口20万人。建区以来,长春经开区始终坚持“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的发展方针,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开放型经济水平逐步提升,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重要增长极。在商务部对90个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9年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实现了争先进位,排名从第14位上升到第13位;在中部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保持领先,排名第一位。截至目前,已有29个国家和地区的87家跨国公司来区投资兴业,世界500强投资兴办的企业35户,占长春市的一半以上。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化工、服务业三大支柱产业。累计投入近150亿元修建了水、电、气、热、通讯等基础设施,南部建成区面积已达50平方公里,北部新区已有20平方公里完善了基础设施配套,具备了招商引资和项目摆放条件。区内海关、写字楼、学校、医院、国际会展中心、体育场、网球馆、高档社区、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完全能够满足中外客商投资发展的需要。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产业园区(原长春玉米工业园区)成立于2005年10月,位于国家级战略长吉图开放合作区中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核心区的启步区,规划面积43.75平方公里,拟申报基地规划面积43.7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1.8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齐全,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产;新建区域16平方公里,主要路网及雨污管线、天然气、采暖锅炉、消防站、通讯设施、自来水、源水、污水处理厂、供电的建设已经完成,铁路专用线进入工程收尾阶段,在16平方公里范围内实现了“七通一平”,园区配套条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截至到目前,已有包括大成集团、香港米高、北大农、金隆豆业、人民药业、平安行药业、DSM等在内的工业项目30个,项目总投资144亿元,总占地面积252公顷,总建筑面积178万平方米,达产后可实现产值482亿元、利税49.3亿元。
园区核心企业长春大成集团始建于1996年,是首批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形成年加工玉米400万吨的能力,实现玉米初加工产品向精深加工和生物制造的跨越,目前其综合实力在同行业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成集团以玉米、秸秆、薯类等生物质为原料,采用自主研发领先的生物发酵和生物化工技术,生产变性淀粉、淀粉糖、氨基酸、植物化工醇、生物饲料五大系列几百种产品。赖氨酸产量世界第一,植物化工醇工业化生产全球首创,全部自主知识产权。
2006年至2010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二)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情况
1、研发投入
基地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设施建设状况非常重视,长春大成集团作为园区的支柱企业,创新能力位居国际领先,并不断加大对创新设施建的投入。大成集团每年都持续不断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研究开发经费开支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2010年,集团科技投入和技术改造共投入科研经费8亿多元,重点加强了产品研发、工艺开发、试验等工作。
2、主要研发机构
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技术中心(省级)座落在区内。
长春大成集团建立长春大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省级研发中心),并设立了变性淀粉、淀粉糖、氨基酸和化工醇等四个专业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饲料工程技术中心赖氨酸专业中心、国家玉米加工专业分中心和国家生物化工研发应用中心也分别设在大成集团。
园区还与吉林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建立产业技术联盟,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情况
基地已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2项,已受理的国际专利1项,国内专利23项;有效专利类型为发明专利。
大成集团坚持在研究开发上走自主开发与消化吸收相结合的道路。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消化、吸收、改良和提高,最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领先的创新技术,成功地开发出赖氨酸、苏氨酸、精氨酸和生物化工醇等若干系列新产品,拥有了多项专有技术。
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技术中心主要从事以石油化工为基础的精细化工方面的开发研究,在医药中间体、橡胶助剂、公路用化学品、专用特种涂料、大环麝香类香料、高碳二元酸及其下游产品以及有机合成新工艺、新材料等一些领域具有专有技术。
(三)节能减排情况
生物园区致力于生物质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以植物化工醇项目为核心,通过拉长玉米深加工产业链,吸引其他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发展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低碳经济体系,实现生物化工产业集聚发展、规模发展、可持续发展。在推进工业化同时,完善生态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积极研究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按照“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思路,引导企业清洁化生产、在企业之间将废物作为潜在的原料或副产品相互利用,减少污染物产生,对污水、垃圾统一处理,达标排放,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全面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四)信息化情况
园区内现有中国联通长春市分公司,能提供具有数字程控交换机控制的电话3万门,可提供100兆光纤到用户企业,具有全覆盖、全天候3G移动网络,可提供高速率、高音质的信息服务。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网络信息也覆盖整个园区。
长春生物产业园区建立官方网站(经成交易网站)是一个融宣传推介、信息交流、科技转让和融资于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区内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大成集团、米高公司等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主要环节信息化应用已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二、示范基地内重点企业情况
基地内重点企业长春大成集团2006年产值130亿元,利润总额12亿元,税金3亿元,出口创汇1.1亿美元;2007年产值156亿元,利润总额18.5亿元,税金4.5亿元,出口创汇1.8亿美元;2008年产值210亿元,利润总额18亿元,税金7亿元,出口创汇2亿美元。2009年产值270亿元,利润18亿元,税金7亿元。出口创汇2.1亿元。规模及综合实力在国内排首位,在国际上排第三。装备水平为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氨基酸技术、化工醇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氨基酸国际市场占有率50%,生物化工醇100%。
三、示范基地内重点产品链条和产业链条
见附件1:树状图
四、示范基地所享受的优惠政策
(一)《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见附件2
(二)《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见附件3
(三)长春市《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实施细则》见附件4
五、示范基地“十二五”规划情况
(一)未来总体发展规划框架
2009-2011年主要围绕年产100万吨植物化工醇装置,重点建设化工醇和必要的配套的基础设施,2011年形成年产100万吨化工醇生产能力;同时,开展乙二醇、丙二醇及乳酸、甲酸等的深加工工作,确保百万吨级植物化工醇装置达到效益最大化;加快非粮作物制糖中试进度,力争达到5万吨生产能力;建设中草药提取和生物医药、生物环保等项目;
2011-2013年为新的生物化工产业链起步阶段,重点围绕聚乳酸、玉米秸秆制糖、新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和化工醇下游产品开展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建设工作;扩大玉米非淀粉组分加工产品规模,发展蓖麻深加工;同时,根据百万吨级化工醇装置的运行和产品应用情况,开展新的扩建工作;
2014-2016年为生物塑料和新的生物化学品发展期,重点建设具有世界级规模的生物塑料和生物化学品生产装置;同时,实施植物化工醇新的百万吨级装置的建设工作,最终完成年加工生物质原料1000万吨、工业产值达1000亿元的规划目标。
(二)大成集团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未来5年,大成集团将实现三项重点规划。一是完善发酵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色氨酸产量,实现蛋氨酸工业化生产,将发酵产品生产基地建成规模较大、品种较全、技术较先进的世界级生物发酵产品生产基地。二是建设植物化工醇基地。争取5年内,植物化工醇产量达到200万吨,并以其为原料,建设一个100万吨级的瓶料聚酯厂和一个100万吨级的纤维聚酯厂,建设一个精细化工区,生产3至6万吨的2、3丁二醇,用于制作香精、香料,生产2至4万吨的1、2丁二醇,用作医药中间体。三是利用秸秆制糖生产生物质化工醇。大成集团已经研发成功了用秸秆制糖的关键技术,今年进行中试,明年投入工业化生产。上述规划全部实现后,将为大成集团新增7个新的大项目,即200万吨/年玉米原料糖项目,年产值60亿元;100万吨/年玉米秸秆制糖项目,年产值25亿元;200万吨/年植物化工醇项目,年产值200亿元;100万吨/年生物聚酯项目,年产值90亿元;100万吨/年生物树脂项目,年产值90亿元;2万吨/年色氨酸项目,年产值40亿元;50万吨/年蛋氨酸项目,年产值200亿元。上述项目总计产值705亿元,加上2010年实现的产值340亿元,预计5年后可实现产值1045亿元,形成千亿级的大型企业集团。